誓书铁券的意思、誓书铁券的详细解释
誓书铁券的解释
即誓券。又称丹书铁券。《水浒传》第九回:“堂悬勑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水浒传》第五二回:“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参见“ 誓券 ”。
词语分解
- 誓书的解释 .即盟约。 宋 叶适 《上殿札子》:“ 青城 之辱,忍復陈之,则又不过以为当如誓书而已。”《宋史·高宗纪七》:“藏 金国 誓书于内侍省。”参见“ 盟约 ”。.即誓券。《水浒传》第五二回:“放着先朝太
- 铁券的解释 .即铁契。《东观汉记·桓帝纪》:“﹝ 延熹 ﹞八年,妖贼 盖登 称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铁券十一。后伏诛。”《旧唐书·良吏传下·杨元琰》:“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 弘农郡公 ,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
网络扩展解释
“誓书铁券”是中国古代君主颁发给功臣或重臣的一种特殊凭证,兼具奖赏与盟约性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又称“丹书铁券”或“铁契”,其名源于以丹砂书写于铁质契券上,是帝王与臣子之间信守承诺的凭证。它象征功臣享有特殊待遇,如免罪、免死等特权。
-
历史起源与形制
始于汉代,外形如筒瓦,分为两半,君臣各执其一。铁券内容记载臣子的功绩及帝王承诺,以铁铸成、丹砂书写,并藏于金匮石室以示郑重。
-
功能与意义
- 免死功能:俗称“免死牌”,持券者及其后代可凭此减免罪责。
- 政治盟约:强化君臣关系,体现帝王对功臣的信任与笼络。
-
文学与历史记载
在《水浒传》中多次提及,如柴进因持有誓书铁券而自信免受官府迫害,反映其在民间认知中的权威性。
-
演变与消亡
明清时期仍沿用,但逐渐形式化。随着封建制度瓦解,铁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现存实物多为唐代以后遗存。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实物细节,可参考权威史料或博物馆藏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誓书铁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发誓时作为保证的可信凭证。下面将对该成语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誓书铁券》的拆分部首为言(讠)和钅(釒)。
- 《誓书铁券》总共由12画组成。
来源:
《誓书铁券》出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有两位好友,他们曾经并肩作战,但一次意外导致其中一人受伤。另一人为表现自己的忠诚和对友谊的承诺,将自己的誓言写在一块铁制的券据上,象征着铁一般的承诺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繁体字:
《誓书铁券》的繁体字为《誓書鐵券》。
古时候汉字写法:
《誓书铁券》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意义保持一致,表示保证和忠诚的象征。
例句:
- 他拿出了《誓书铁券》,向大家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坚定立场。
- 老板给每个员工都发了一张《誓书铁券》,作为对公司的忠诚和承诺。
组词:
《誓书铁券》与其他成语可以组成以下组词:
- 信誓旦旦(形容信件非常坚决和真诚)
- 信誓旦旦(形容信件非常坚决和真诚)
- 拭目以待(形容等待结果)
近义词:
《誓书铁券》的近义词可能有:
- 誓词保证(表示保证和承诺)
- 坚定誓言(表示坚定的承诺)
反义词:
《誓书铁券》的反义词可能有:
- 违背誓言(表示违背了承诺和誓言)
- 言而不信(表示说了但不做,没有遵守承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