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appearance act from an entangled situation] 比喻巧妙地脱身逃遁,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只要做得没个痕迹,如金蝉脱壳方妙。——《拍案惊奇》
亦作“金蝉脱壳”。1.比喻趁暂时未被对方察觉,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机逃脱。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茅盾 《子夜》二:“他一定感到恐慌,因而什么多头公司莫非是他的‘金蝉脱壳’计罢?”
(2).比喻蜕变改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先则人随簫笛,后则簫笛随人,是金蝉脱壳之法也。”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古代 中国 文,现在脱胎换骨,改头换面,用了一条金蝉脱壳的妙计,重新复活了起来。”
“金蝉脱壳”是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也是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制造假象巧妙脱身,使对方无法及时察觉真实意图或行动。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三十六计》原文或古典文学作品。
《金蝉脱壳》是一个成语,意为比喻敌人或他人采取巧妙手段逃避困境或逃脱追捕。
《金蝉脱壳》的拆分部首为“金”和“虫”,笔画分别为8和6。
《金蝉脱壳》这个成语最初出自于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在小说中,孙悟空为了逃避十万天兵天将的追捕,他运用变化之术让自己变成一个金蝉,并脱去蝉壳,成功逃离了困境。
《金蝉脱壳》的繁体写法是「金蟬脱殼」。
《金蝉脱壳》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金蟬脱殼」,有时也可以写作「金蟬脱逄」。
他像金蝉脱壳一样从围困中逃脱了。
面对敌人的追捕,他想方设法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的相关词汇包括:金蝉化蛹、金蝉破壳、金蝉奋发等。
金蝉脱壳的近义词为:以逸待劳、逍遥法外。
金蝉脱壳的反义词为:束手就擒、无计可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