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瘠的意思、确瘠的详细解释
确瘠的解释
石多土薄。亦指石多土薄之地。《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今避 河 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捨万代永安之策,徇一时省费之便乎!况天德故城僻处确瘠。” 清 黄宗羲 《密庵陆公墓碑》:“公设法诱垦污莱之田,二而当一;确瘠之田,三而当一。自此民劝於农。”
词语分解
- 确的解释 确 (確) è 真实,实在:确实。确凿。确切。确数。确证。正确。准确。的(?)确。明确。精确。 坚固,固定:确定。确保。确立。确信。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瘠的解释 瘠 í 瘦弱:瘦瘠。 土地不肥沃:瘠土。瘠田。瘠薄。贫瘠。 薄,简约:“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 沃肥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确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方言中。其核心含义指向土地的贫瘠与坚硬,具体解释如下:
一、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 确:本义指土地坚硬、多石而难以耕作(《说文解字》:“磽也”)。引申为“贫瘠”、“不肥沃”。
- 瘠:本义指身体瘦弱(《说文解字》:“瘦也”)。用于土地时,指“不肥沃”、“缺少养分”。
- 确瘠:二字同义复用,强调土地坚硬、贫瘠、不肥沃,难以生长农作物的状态。形容土地质量极差。
-
引申/比喻义:
- 有时可用于比喻资源匮乏、产出稀少或环境恶劣的状态。
二、 使用语境
- 古代农书/地理志:用于描述特定地区(尤其是山地、石漠化地区)的土地状况。例如:“其地确瘠,民多贫苦。”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或散文中,用以描绘荒凉、贫苦的景象或烘托民生艰难。例如:“确瘠山田薄,萧条井邑虚。”
- 方言/地方志:可能在某些方言或地方文献中仍有保留使用。
三、 权威性说明
由于“确瘠”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通常未收录。其释义主要依据:
- 古代字书与训诂: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对“确”、“瘠”本义的解释是理解“确瘠”的基础。建议查阅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权威点校本。
- 《康熙字典》 (清代编撰):汇集了历代字书对“确”和“瘠”的释义及用例,是考证古词的重要工具书。
- 古代文献用例:
- 该词的意义需通过分析其在历代史书、地理志、农书、诗文中的实际运用来确认。例如,在《宋史》、《明史》的地方志部分,或唐宋诗人的作品中可能找到实例。具体出处需通过专业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大师网)或查阅相关研究论著进行检索。
- 汉语大词典/辞源: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最有可能收录“确瘠”词条并提供书证。其释义具有较高权威性。可通过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纸质版或授权网络平台查询。
- 《辞源》 (商务印书馆):侧重考察词语的古义和源头,也是查找此类古语词的重要参考。
四、 总结
“确瘠”是一个形容土地坚硬、贫瘠、不肥沃的古语词,由同义的“确”与“瘠”复合而成。其释义的权威性建立在古代字书(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对单字的训释,以及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实际用例之上。现代最权威的释义通常见于《汉语大词典》这类大型历史语文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确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uè j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土地石多土薄、贫瘠不肥沃,不适合耕种或难以产出农作物。该词常用于描述自然环境恶劣或资源匮乏的地理特征。
2.词源与引证
- 历史文献: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中提到“天德故城僻处确瘠”,意指天德旧城所处之地贫瘠荒芜。
清代黄宗羲的《密庵陆公墓碑》中,用“确瘠之田,三而当一”说明土地贫瘠导致产量低下。
3.延伸与比喻
除字面意义外,还可比喻事物发展受限,如资源不足、条件艰苦等场景。例如形容某地区经济落后或某项事业因基础薄弱难以推进。
4.相关词汇
- 近义:贫瘠、硗薄。
- 反义:肥沃、膏腴。
- 关联成语:丁一确二(形容明确具体)、荦荦确确(形容清晰分明)。
5.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历史地理描述、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强调自然条件或客观环境的严苛性。
“确瘠”既是一个具象的地理描述词,也蕴含对艰难处境的隐喻,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实际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板田迸泻避马螭舫瘁赧等务點磨独善其身二舌丰功伟绩副服伏质高估光怪鼓鞞哈哈后会无期华他昏鄙艰险建造金屋贵疾竖九参镌荡抗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篑笼坤维楞怔怔鍊达辽东归鹤鸾纛内地排陈瓢堂譬诸繁驵碛历请对泣鱼驱鱼任力沈腰潘鬓慎狱释老石蒲师祖书獃子疏略素放跳水铜鞮曲同判頽顶伟兆文昌帝君絃外之响笑与抃会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