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略的意思、疏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略的解释

亦作“疎略”。亦作“踈略”。1.远大的谋略。《汉书·朱博传》:“官属咸服 博 之疏略,材过人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公常慕 范滂 有揽轡澄清天下之志,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时要。”

(2).粗疏简略。《汉书·司马迁传赞》:“至於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宋 秦观 《司马迁》诗:“高才忽小疵,难用常情度。譬彼海运鹏,岂復顾繒缴。区区 班叔皮 ,未易议疎略。” 明 方孝孺 《深虑论四》:“ 汉 唐 之法驳杂而踈略,得贤主则治,不得其人即乱而亡。” 明 李东阳 《<篁墩文集>序》:“歷代以来忽於考据者,多失之疏略。”

(3).疏忽;忽略。 宋 王安石 《扬雄》诗之一:“ 长安 诸愚儒,操行自为薄。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那 曾晳 正当夫子问话时节,不曾留心到此,已经算得个疎略了。”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此议 自珍 筹之两年而成,恐尚有小疏略及小窒碍处。”

(4).指粗略;粗心大意。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某处事踈略,忤朝廷意,既去职任而尚怀国家之忧,如 卞生 献璧,不知其止,足虽可刖而璧犹自贵。”《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 卢柟 原是疎略之人,两日 钮成 不去领这银券,连其事却也忘了。”

(5).粗糙简单。 宋 吕本中 《紫薇诗话》:“ 张子厚 先生尝游山寺,诗有‘冻僕堆堆依灶燎,山僧草草具盘飡, 井丹 已厌尝葱叶, 庾亮 何劳惜薤根’之句,盖寺僧具食极疏略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 彦 兵寡,且器甲疏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略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 字义分解

    “疏”本义指粗疏、不细致,《说文解字》释为“通也”,后引申为疏忽、忽略;“略”则指简省、概要,《玉篇》注为“粗略也”。二字组合后,既可表示“疏漏简略”,亦可指“粗率忽略”。

  2. 整体释义

    在具体使用中,“疏略”有两种指向:

    • 内容不完善:指叙述或记载过于简略、缺乏细节,如《后汉书·祭祀志》中“礼文疏略,制度未备”。(来源:《汉语大词典》)
    • 态度不严谨:表示处理事务时粗心疏忽,如清代方苞《书〈孟子〉目录后》提到“学者之疏略,无过于是”。(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3. 用法辨析

    该词多用于文献考据、学术批评领域。例如:“此版本校勘疏略,需参考善本补正。”其含义偏向中性,但隐含对精确性或严谨性的评判。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粗疏、简略、疏漏
    • 反义词:缜密、详尽、周密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疏略”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释及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远大的谋略(古义)
    见于古籍,如《汉书·朱博传》记载“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此处指朱博的才能和谋略出众。

  2. 粗疏简略
    指内容不够细致或形式简单。例如:

    • 李世民曾用“所行大疏略”形容丧礼过于简略;
    • 《文昌杂录》因记载南方诸蕃国“疏略”而被批评不够详尽。
  3. 疏忽、忽略
    表示因粗心而未顾及。如清代龚自珍在议政时提到“恐尚有小疏略”,即担心遗漏细节。

  4. 粗略、粗心大意
    强调态度或行为的不细致,如《汉书·司马迁传赞》批评其记载“甚多疏略”。

二、其他释义

三、词素解析

四、使用建议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奥屯班籍倍贪参议会常山阵赪面揣想淡化盗用叮嘱东…西…敦诗说礼发禄藩库范仲淹高挹滈滈鸿钧黄老术昏头晕脑鉴古减脚鹅健爽焦聒精研锦心綉口金鸭侃侃誾誾鲙鲈累绁燎灶离疾轮辐蜜藕佞巧拍岸桥头堡气烘烘寝室榷马辱没塞诘山陬海澨谥名实谱饰帨收缭爽别殊风酸桶绥徕腾根忝颜提学屯弁妥妥当当霞觥翛如下水船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