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鸾纛的意思、鸾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鸾纛的解释

天子用的大旗。《北史·张普惠传》:“故以功餘九锡,褒假鸞纛,深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爱。”按,《魏书》作“鑾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鸾纛是由“鸾”与“纛”组成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字形溯源 “鸾”为形声字,从鸟䜌声,本指《山海经》中“见则天下安宁”的五彩神鸟,后引申为帝王车驾装饰,如“鸾铃”“鸾驾”。“纛”为象形字,甲骨文象旌旗飘动形,《说文解字》释为“羽葆幢也”,特指仪仗用的大旗。

二、本义考释 鸾纛专指古代皇家仪仗中绣有鸾鸟纹饰的旗帜,多用于祭祀、巡狩等重大典礼。北宋《宣和博古图》记载其“赤质青缘,四角缀鸾铃,旒长九尺”,可见其形制等级高于普通旌旗。

三、礼制功能 在周代礼制中,鸾纛属于“九旗”体系中的“常”旗类别。《周礼·春官》注疏载“王建大常,十有二斿,画日月、交龙、鸾纛”,表明其具有昭示王权、沟通天地的礼器属性。

四、文学意象 自唐代起,鸾纛成为诗词中象征皇权的典型意象。李商隐《陈后宫》有“侵夜鸾纛影,徘徊辇路中”之句,通过鸾纛的飘摇暗喻宫闱秘事,拓展了该词的文学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鸾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拼音为luán dào,指天子用的大旗,象征皇权威仪。其中:

    • “鸾”(luán):传说中类似凤凰的神鸟,象征祥瑞,常与帝王相关的事物关联。
    • “纛”(dào):古代军队或仪仗中的大旗,多用于重要场合彰显身份。
  2. 历史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北史·张普惠传》:“褒假鸞纛,深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爱。”而《魏书》中记载为“鑾纛”,可能与“鸾”字通假或异写有关。

  3. 文化意义
    作为天子仪仗的组成部分,“鸾纛”兼具神鸟图腾与权力标志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古代帝王“君权神授”的象征体系,常见于祭祀、巡游等隆重场合。

  4. 字形演变与争议
    部分文献中“鸾”写作“鑾”(车铃),或因字形相近产生的讹误,但学者普遍认为此处特指与鸾鸟相关的帝王旗帜。

总结来看,“鸾纛”是古代皇权仪仗的专属符号,融合了神话信仰与政治权威,多见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史料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板角陂池不尽不觉采币菜地陈白承籍称塞谶书传话筒触石决木刍菽错行迭漏递嬗洞疑風披浮论给钱鼓膜含商咀徵河幅悔艾悔惭剿捕进服津路禁身九年之储雷居士燎发摧枯立方体麟殿理顺戮害论驳路头妻忙中有失美劲儿靡贰母舌跷蹀钦若人径三擦沈垫垫酸恻燧铜镜贴出退有后言土阆微管相违鲜浅歊尘校否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