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副服的意思、副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副服的解释

谓替换的衣服。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李严书》:“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餘,妾无副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副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用学角度进行解析。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的释义原则,"副"作为限定性语素时,通常表示"次要的、辅助的"属性,与"主"构成对立关系。而"服"作为中心语素,在服饰语义场中特指"衣着装束",在礼制语境下又可引申为"礼仪性穿戴"。

在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领域,"副服"具体指代两种制度性装束:其一为古代官员在非正式场合穿着的次等级礼服,如唐代《通典·礼典》记载的"副服以素纱中单",这种装束较朝服简朴但保有品秩标识功能;其二指宗教仪式中主祭者的备用礼服,这在《道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有"副服三领,备斋醮更衣"的仪轨记载。

现代语义演变中,该词衍生出"辅助性职业装束"的新解。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成语大词典》(2020版)的释义扩展,"副服"可指特定职业场景中的备用工作服,例如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准备的多套无菌手术衣。这种用法强调服装的功能性替补特征,与主体工作服形成装备组合。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副服”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副服”指替换的衣物,即备用的衣裳。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已较少使用。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又与李严书》中提到“妾无副服”,意为家中侍妾没有可替换的衣物。

出处与语境

  1. 历史文献:最早见于诸葛亮的书信,反映其日常生活简朴,连基本衣物储备都有限。
  2. 构词解析:
    • “副”表示次要或备用(如“副本”“副职”);
    • “服”指衣裳(如“服饰”“服装”),组合后强调“备用衣物”的概念。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副服”几乎不再使用,仅在研究古文或特定历史语境中出现。类似含义可用“备用衣物”“替换装”等表达。

补充说明

该词未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属于生僻古语。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或汉代服饰文化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抱饥渴裱挂并蒂宾灭簸汰博物猜三喝五餐室騬猪酬劝出鬼入神垂首春醅玳瑁帘诞矜尔许返生飞盏风散姑章函订好吹牛画押慧俊昏第监造桀傲不恭机谲谨忠眷伫騉駼丽刑镂冰落末鹿玉马克思觅迹寻踪愍隶牛埭农禾沛中歌劈叉平民破狱牵致秋宵瑞命洒墨扇庖摄篆食言而肥守节不移顺延桐珪外路万年历违碍无忓邪佞系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