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手的意思、抗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手的解释

(1).举手。施礼。《文选·扬雄<羽猎赋>》:“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李善 注:“抗手,举手而拜也。”《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晋书·陆云传》:“ 华 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 云 因抗手曰:‘ 云间 陆士龙 。’”《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周长发 诗:“ 龙眠 山色春如黛,知有羣仙抗手迎。”

(2).举手。示意告别。《孔丛子·儒服》:“临刑, 文节 流涕交颐, 子尚 徒抗手而已。” 唐 陈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驪歌断引,抗手将辞。” 明 宋濂 《临海方府君墓铭》:“一旦得疾,正衣冠危坐,抗手与视疾者诀,顷之乃逝。” 清 谭嗣同 《忆除夕商州寄仲兄》诗:“风檣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鶺原。”

(3).犹匹敌。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蒲留仙》:“盖脱胎於诸子,非仅抗手於 左史 、 龙门 也。” 柳亚子 《寄马君武柏林》诗:“抗手无时辈,推轮异昔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抗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举手施礼
    指举手行礼的动作,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此处“抗手”即表示行礼的动作。

  2. 举手示意告别
    用于离别时举手致意。如唐代陈子昂在诗序中写道:“驪歌断引,抗手将辞”,描述以举手动作表达惜别之情。

  3. 匹敌;抗衡
    表示双方实力相当或对立。例如清代邹弢《三借庐笔谈》中提到“非仅抗手於左史、龙门”,指可与史学家司马迁(号左史)等大家相匹敌。现代用法中也可引申为“对手”,如“你不是他的抗手”。


二、典籍用例


三、现代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抗手”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尤其是“匹敌”的义项。例如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经典台词“天下更无抗手”,即强调无人能敌。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建议通过《汉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查阅典籍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抗手的意思

抗手是一个汉字词语,可指抗争、抵抗、反抗等含义。它主要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抵抗外力或敌对势力的能力,表示坚定、不屈服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抗手的部首是扌,表示与手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6,由左右两部分组成。

来源和繁体字形式

抗手的来源于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抗手的写法同样是「抗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些差异,但抗手的基本形态在古时候的汉字中是相似的,即「抗手」。

例句

1. 他是我们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抗手,总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2. 这部影片讲述了抗手日军的英勇故事,展现出民族的坚强与团结。

组词

1. 抗争:指为了追求权益、自由等而进行的斗争。

2. 抵抗:指对抗外来的压力、侵略等。

3. 反抗:指对不公正、不合理情况的抵抗或反抗。

近义词

抗拒、抵抗、反抗、抗争。

反义词

服从、顺从、投降、妥协。

别人正在浏览...

包围圈薄殖臕满邠诗步步登高残兵层颠层盘超捷车旅费鸱鸦嗜鼠次对次声武器丛芜呾叉始罗隄遏帝箓负局翁鬼钗函藏欱纳魂惭色褫角酒较亲近官锦念离容懰慄没世无称美元面皰妙气靡及睦忍南郊偏向樯橹抢险清汤庆藴丘林稔衅瑞鸭三帀扇风沈麝失陪手勤驷马高门四穷伺闲铜叠蜿蝉委佩微阳吴人无伍夏海侠介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