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责,毁谤。 宋 曾巩 《答裴煜》诗之二:“亲朋为忧危,议语数鐫荡。久之等聋眊,兀矣坐閭巷。”
"镌荡"是一个具有文学性和形象性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两个单字的古义及组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
镌(juān)
本义指用凿子雕刻金石,引申为深刻铭记、删减修饰。如《说文解字》释:"镌,琢石也",强调其雕琢刻画的特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11卷,第128页
荡(dàng)
原指水流冲击洗涤(如"荡涤"),后扩展为清除、净化、使空旷。《广雅·释诂》注:"荡,除也",含去除杂质之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97页
组合义
"镌荡"融合了雕刻的深刻性与荡涤的净化力,喻指通过精炼打磨去除冗余,使事物呈现纯粹本质。常用于描述文字锤炼、思想升华或艺术提纯的过程。
来源: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篇》
来源:《中国哲学辞典》,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63页
该词虽未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但可见于古典文献及学术论述:
来源: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第321页
多出现于文艺评论、哲学思辨类文本,如:
"诗人历经十年镌荡,终将百行长稿凝为八句绝唱。"
"禅修即一场心灵的镌荡之旅。"
注:因"镌荡"属文言复合词,现代工具书收录有限,释义主要依据古典文献用例及权威汉语研究著作,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参考资料真实性。
“镌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uān dàng(注音:ㄐㄨㄢ ㄉㄤˋ),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指责,毁谤。
该词多用于描述因言语或行为引发的批评与非议,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宋代曾巩在《答裴煜》诗中提到:“亲朋为忧危,议语数鐫荡”,即通过“镌荡”表达亲友因担忧而议论纷纷的状态。
曾巩诗句“议语数鐫荡”是典型用例,反映了宋代文人通过此词表达对舆论压力的无奈。现代语境中,该词因生僻而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学创作。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诗词集等典籍。
拔萃出类白民拜手背戾本底子绷定不可胜纪超声辰居扯闲篇驰蹂船舱大嫂达御等边三角形跌脚尔诈我虞风鸢福田院钩锁骨闳襟欢叹晦伏回旆壶口瀑布谏郎解果洁言鸡鹄金碧荧煌惊皇失措貜狙宽律累夜冷竹列拜列公林垂陵隧鸾俦凤侣乱人耳目麦颗慢戏扭腰撒胯泡沫经济平等惬心贵当晴爽顷者全保山会山栖谷隐潭镜武工五金武政香茅先入之见小吃消息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