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龄的意思、髫龄的详细解释
髫龄的解释
[childhood] 童年,幼年
详细解释
幼年。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筠抱显於髫龄,兰芳凝於丱齿。”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梅村 甫髫龄,亦随课 王氏 塾中。”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毓崑 生而颖异,髫龄能文,倜傥有大志。”
词语分解
- 髫的解释 髫 á 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垂髫。髫年(指幼年)。髫龄。髫龀(指童年)。 笔画数:; 部首:髟; 笔顺编号:
- 龄的解释 龄 (齡) í 岁数:年龄。高龄。松龄鹤寿。 年数:工龄。党龄。军龄。教龄。 笔画数:; 部首: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髫龄”是一个汉语词汇,特指童年时期,尤其侧重描述幼年阶段。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形和传统用法两方面理解:
-
核心释义:
- 髫 (tiáo): 本义指古代儿童垂下的短发。在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故称“垂髫”。
- 龄 (líng): 指年龄、年岁。
- 髫龄: 因此,“髫龄”字面意思是指“垂着短发的年龄”,即童年、幼年时期。它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尚未束发(标志成年)的生理特征,用以代指人生最初的阶段。
-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对“髫龄”的解释为“童年,幼年”。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和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其释义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前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对“髫龄”的释义同样为“〈书〉童年;幼年”(标注为书面语词)。此释义体现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法和语体色彩。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由王力等著名语言学家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学习古汉语的重要工具书。其在“髫”字条下,明确列出“髫龄”表示“童年”。这印证了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实际应用。
-
传统用法与典籍印证:
- “髫龄”一词常见于古典文献和诗词中,用以形容人的年少时期。例如,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虽未直接使用“髫龄”,但其描绘的“黄发垂髫”场景(老人和儿童),“垂髫”即指代儿童,与“髫龄”同源。后世文人常用“髫龄”来指代自己的童年或他人的幼年时光,带有一定的文雅色彩。
-
现代延伸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髫龄”属于书面语词汇,常用于较为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形容人的童年阶段,特别是强调其天真无邪、年幼未谙世事的特质。它比“童年”、“幼年”更具形象感和古典韵味。
“髫龄”是一个源自古代、至今仍在书面语中使用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就是童年、幼年。它通过描绘儿童“垂髫”(头发下垂)的典型特征,形象地指代了人生的初始阶段。其释义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释义一致,体现了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网络扩展解释
“髫龄”是汉语中对幼年阶段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指童年中的幼年时期,尤其特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阶段。该词由“髫”(儿童下垂的短发)和“龄”(年龄)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垂发孩童的年纪”。
-
字源与形象
- “髫”源自古代儿童未束发时的自然下垂短发(即“垂髫”),是这一年龄段的典型发式特征。
- 古籍中常以“垂髫”“黄发垂髫”等描述幼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年龄范围与关联称谓
在传统年龄称谓中:
- 襁褓:未满周岁
- 孩提:2-3岁
- 髫年/髫龄:女童7岁,或泛指3-8岁
- 总角:8-14岁(头发分扎成两结如羊角)
-
文学与典籍用例
唐代王勃《四分律宗记序》用“筠抱显于髫龄”形容幼年显露才华;清代钮琇《觚賸》中“梅村甫髫龄”亦指幼年读书的情景。
-
相关概念辨析
- 龆年:与“髫龄”近义,但更强调换乳牙的年龄(约7-8岁)。
- 童龀:泛称7-8岁儿童,《礼记》有“人生十年曰幼,学”的划分。
“髫龄”既包含具体年龄指向,又承载传统文化中对儿童形象的诗意描绘,常用于文史领域描述早期教育或天赋展现的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百寮牓阙半掩门宝瓶鞭靴笔公兵营伯仲畅情饬拿赤星楮火待年淡巴姑道俗叨忝德輶如毛顶针堆金迭玉凡气返青法席法显浮皮潦草改椎鳏寡孤独涣号绘本降典嗟嗷羁魄峻利钧听溃逸哭昭陵两阶连环字麟凤一毛犂元龙泉窑氓伍牛喘七贵三公青箓柔情密意三棱镜少年子神道碑使气私有观念素饭韬神晦迹痛觉头胀托事宛然磑碾温良呜哩呜喇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