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仲的意思、伯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仲的解释

[elder and younger]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

详细解释

(1).指兄弟的次第。亦代称兄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汉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传》:“问其姓。曰:‘ 张 。’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 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东林 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 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 曹寅 《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 班固 《白6*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 王羲之 《与谢安书》:“ 蜀 中山水,如 峨眉山 ,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 崑崙 之伯仲也。” 宋 秦观 《代贺王左丞启》:“学穷 游 夏 之渊源,文列 班 杨 之伯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 西山 兰若, 碧云 、 香山 相伯仲。” ********* 《行易知难》第四章:“ 中国 更有一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参见“ 伯仲之间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伯仲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伯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hòng(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词源

  1. 兄弟排行
    “伯”指兄弟中的老大,“仲”指老二,后续为“叔”“季”,形成“伯仲叔季”的次序。古代通过名字中的这些字区分长幼,如三国孙策(字伯符)与孙权(字仲谋)。
  2. 历史渊源
    这一传统可追溯至西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比喻不相上下
    后引申为形容事物或人能力相当、难分高下。例如陆游诗句“千载谁堪伯仲间”,以《出师表》为标杆,感叹难有匹敌之作。
  2. 近义词
    常与“难分高下”“旗鼓相当”等词替换,如“两人实力在伯仲之间”。

三、文化与应用

  1. 文学引用
    除陆游外,唐代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中“分同伯仲”也体现兄弟情谊与平等关系。
  2. 现代语境
    多用于评价竞赛、作品或人物能力,如“这两部电影水平伯仲”。

四、相关扩展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仲》这个词的意思 伯仲(bó zhòng)是一个成语,表示两个人或事物地位、能力等相差很小,难以分辨优劣。它常用来比喻人或物在某个方面表现出相似的水平或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伯仲》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的部首是“人”,第二个字的部首是“十”。第一个字“伯”有6画,第二个字“仲”有4画。 来源 《伯仲》最早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伯牛有酒》篇,该诗描绘了两个兄弟伯牛和仲牛齐心协力,共同经营农田、酿造美酒的情景。后来,这个词由于其意义深刻、朗朗上口,渐渐被广泛使用。 繁体 《伯仲》的繁体字为「伯仲」,和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不同。《伯仲》的古汉字写法可以是「伯仲」,但在古代书法中,有时会有些变化。 例句 1. 这两个选手实力真是伯仲之间,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2. 这两个品牌的手机价格相差无几,性能也伯仲之间。 组词 伯仲之间、伯仲皆是、伯仲双方 近义词 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不分伯仲 反义词 悬殊、天差地远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把卖表极襒裾不栉才人长生殿陈师道持纲崇圣寺愁环处交打回头黕黑迪古杜崔返照回光風濤覆伏负襁扶危翼倾绀碧盥溉归齐归轊河漳环钻哗吟惠康活把戏贾伴渐教脚步接三连四近中空泛阔解辣阘棱郭临镜毛蓬蓬孟母腼颜人世青麈却却屈彊阒然无声驱鱼三倒班深伏始业倘来糖水桶檧涂金完行无愧无量心物形象寄誵讹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