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der and younger]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
(1).指兄弟的次第。亦代称兄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汉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传》:“问其姓。曰:‘ 张 。’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 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东林 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 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 曹寅 《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 班固 《白6*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 王羲之 《与谢安书》:“ 蜀 中山水,如 峨眉山 ,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 崑崙 之伯仲也。” 宋 秦观 《代贺王左丞启》:“学穷 游 夏 之渊源,文列 班 杨 之伯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 西山 兰若, 碧云 、 香山 相伯仲。” ********* 《行易知难》第四章:“ 中国 更有一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参见“ 伯仲之间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伯仲汉语 快速查询。
“伯仲”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语义解析
一、本义溯源
“伯仲”为古代兄弟排行称谓的复合词。古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次序,《说文解字》载:“伯,长也”“仲,中也”,段玉裁注“伯为兄弟最长者,仲次之”。二字连用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五十以伯仲”,指代兄弟序列的统称(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引申义解析
后语义扩展为比较事物或人物能力、水平的相近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核心含义为“比喻不相上下”,如宋代刘克庄《念奴娇》词“推倒智囊,踏翻愁府,伯仲之间耳”,体现较量难分高下的语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三、语义功能特征
四、权威典籍用例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为经典文学例证,以伊尹、吕尚比拟诸葛亮才能,奠定该词在汉语评价体系中的标杆地位(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杜诗详注》)。
“伯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hòng(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百桷被冤变压器宾商惨苦澄坐出差打并帝皇地竈凤愁鸾怨風騎風制咯巴给待龟玉海寓邯郸郭公鸿谠后辈子猾棍怀故歡头火库降服箭竹佳手近洋疾味局度钜海开荒苦槠雷硠裂开留动梨英龙骧虎视啰哩卖油嘴幕寮枿坐剽劫披裘负薪迫淫千丈柳杞国忧天上家省薄漱润傱傱宿站胎仙唐玄宗蜩沸鼍作外貌万耑纤啬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