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泉窑的意思、龙泉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泉窑的解释

亦作“ 龙泉窑 ”。 宋 瓷窑名。因在 浙江省 龙泉县 而得名。所产为青瓷,土细质厚,色葱翠,釉彩多碎纹。 明 曹昭 王佐 《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龙泉窑》:“古龙泉窑,在今 浙江 处州府 龙泉县 ,今曰处器、青器、古青器,土脉细且薄,翠青色者贵。” 清 程哲 《窑器说》:“龙泉窰出 浙江 处州 龙泉县 ,与哥窰共一地道, 宋 时名曰青瓷明窰。移 处州府 , 处州 青色土堊,火候较旧龙泉质劣,古器质薄。”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瓷器》:“章窰乃 宋 人 章生 兄弟所烧,兄名 生一 ,弟名 生二 ,其製更加精密。兄陶者为哥窰,弟陶者仿古龙泉窰,足皆铁色,哥窰多断纹,多百圾坡,更见重於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其历史地位、工艺特色及文化影响可综合如下:

一、历史与地位

  1. 起源与发展
    龙泉窑始烧于三国两晋时期,盛于宋元,延续至清代,烧制历史长达1600余年(一说2000多年),是中国制瓷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窑系。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粉青釉、梅子青釉闻名,釉色“青翠欲滴,温润如玉”。

  2. 窑系分支
    分为“哥窑”与“弟窑”两类:

    • 哥窑:黑胎青瓷,釉面开片(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 弟窑:白胎青瓷,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釉质莹润如玉,为龙泉窑主流。

二、工艺特色

  1. 釉色演变

    • 北宋早期:釉色淡青,釉层较薄;
    • 南宋中期:创烧粉青、梅子青釉,釉层厚润如玉;
    • 元代:突破技术限制,可烧制大件器物(如三尺大盘、瓶)。
  2. 装饰技法
    以刻花、篾划、贴塑为主,常见莲瓣纹、牡丹纹、龙纹等。例如:

    • 北宋刻花牡丹纹瓶用篾划表现叶脉;
    • 南宋青釉龙纹盖罐采用贴塑工艺。
  3. 典型器型
    南宋流行鬲式炉、双耳瓶、八卦炉等,元代多见大件器物。


三、影响与价值

  1. 外销与传播
    宋元时期远销亚洲、非洲、欧洲,如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土的元代瓷器中,龙泉青瓷占比过半。

  2. 收藏与考古

    • 存世龙泉青瓷数量稀少,拍卖市场屡创高价;
    • 北京龙泉务窑出土的辽三彩观音像,证实中国千年前已掌握硼硅酸盐釉技术。

四、总结

龙泉窑以青瓷为核心,融合南北瓷艺精华,其釉色、工艺及外销规模均代表了中国青瓷的巅峰水平。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器型或断代特征,可参考博物馆藏品或考古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及来源

《龙泉窑》指的是中国浙江省龙泉市附近的一个古代窑址。这个地方以生产高质量的青瓷而闻名于世,所以“龙泉窑”一词也常用来表示中国传统瓷器,尤其是青瓷。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龙:部首是龙字旁,共10笔。

2. 泉:部首是水字旁,共8笔。

3. 窑:部首是穴字旁,共9笔。

繁体

《龍泉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较为简化,无法准确呈现“龙泉窑”的古时写法。

例句

1. 鉴赏家们对于龙泉窑的瓷器非常推崇。

2. 他在收藏中拥有一些稀有的龙泉窑作品。

组词

1. 龙泉窑瓷器

2. 龙泉窑文化

3. 龙泉窑考古

近义词

1. 青瓷

2. 南窑

3. 官窑

反义词

1. 釉下彩

2. 日本陶瓷

3. 西方瓷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