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涣号的意思、涣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涣号的解释

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宋 苏轼 《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餘,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僉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復。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 回蒙 。”参见“ 涣汗大号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涣号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需从字源及古代文献用例进行解析。

一、字义溯源 “涣”本义为水流散开,《说文解字》释为“流散也”,引申为广泛传播之意。“号”指号令、诏令,《周礼》郑玄注称“号,谓所徵求之名”,特指帝王颁布的政令。二字结合构成动宾结构,原指将政令如水流般广布天下。

二、典章制度中的运用 该词多见于古代政书典籍,《尚书·周官》有“涣号其承”句,唐代孔颖达疏证称“涣,布也;号,令也”,指帝王颁布需普遍遵行的诏令。宋代《册府元龟》记载后唐庄宗“涣号初颁”,特指新帝即位时昭告天下的即位诏书。

三、词义演变 明清时期词义发生转义,《万历野获编》载“涣号之礼”指帝王封赠臣下的荣誉称号。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辨析,此时“涣号”已从动态的发布过程转为静态的封赠名号。

四、现代语义定位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两个义项:①帝王的号令;②颁发的称号。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典文学领域,日常语境已鲜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涣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帝王的旨令或恩旨,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帝王权威性命令的颁布与传达。


二、词源解析


三、历史用例

  1. 宋代文献
    苏轼在《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中写道:“涣号已行,僉言惟允”,意为帝王旨令已颁布,众人皆认可。
  2. 《续资治通鉴》
    记载宋理宗嘉熙元年“肆颁涣号,用慰群情”,指通过颁布恩旨安抚民心。

四、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属于生僻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续资治通鉴》或苏轼文集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裌奔遯鳖石拨房不对茬儿捕迹草屩丛集当先丁是娥斗手读若督邮凡固佛化负物各行其志管钳国故国人海漫涵灌荒邨佳木斯坚洁俭率教亦多术藉端洁疾九塞疾恙军烽刻度琨瑜棱柱立年镂子推门牡棉花穣子秘引逆揣迁化七发青莲花目绮宴屈戍任实绒毛三采缮写烧薙伸头探脑闩门闭户体势推伐屯防亡辜五盐解法谢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