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笔公的意思、笔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笔公的解释

北魏 古弼 的绰号。《魏书·古弼传》:“ 弼 头尖, 世祖 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笔公"是北魏时期大臣古弼的绰号,其详细含义及典故如下:

一、字面释义与典故由来

"笔公"字面意为"掌管文笔的先生",特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重臣古弼(?-452年)。据《魏书·古弼传》记载,古弼因头形尖削,太武帝戏称其"笔头",后因其耿直敢谏,遂得"笔公"雅号。此名既指其掌管文书之职,更暗喻其性格如笔锋般刚直不阿。

二、核心人物特质

古弼以忠谏闻名,典型事迹见于《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1. 强谏拒猎:太武帝欲征调民马狩猎,古弼故意提供羸弱马匹,直言"使君盘游不适,其罪小;不备不虞,其罪大",太武帝叹服"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2. 削案抗旨:为阻止太武帝滥用民力修建行宫,古弼在奏章上"尽削其下",仅留"乞减宫苑以赐贫民"等关键内容,被后世赞为"社稷之臣"的典范。

三、文化象征意义

"笔公"在后世成为直臣符号:

文献依据

  1. 核心史源:《魏书·卷二十八·古弼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事件详载:《资治通鉴·宋纪六》胡三省注本
  3. 文化流变:《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清光绪校勘本)

网络扩展解释

“笔公”是北魏时期官员古弼的绰号,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词义来源
    “笔公”源于古弼的头部形状特征。据《魏书·古弼传》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世祖)因古弼“头尖”,戏称他为“笔头”,民间遂以“笔公”代称。这一绰号既带有外貌特点的调侃,也隐含了古弼性格刚直如笔的赞誉。

  2. 人物背景
    古弼是北魏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多次因劝谏皇帝而获罪,但仍坚持秉公办事,被后世视为忠臣典范。“笔公”的称呼不仅指其头型,也暗喻其行事如笔般刚正不阿。

  3. 历史记载
    《魏书》明确记载了这一绰号的由来:“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宋代文献如杨伯嵒《臆乘》也提到“笔头公”的别称,进一步佐证了其流传。

扩展说明:
“笔公”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于指代古弼本人,并未衍生出其他通用含义。现代研究中,该词常被用作探讨北魏政治文化或历史人物轶事的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八大家罢甿八统薄蚀卜居赤眚炊沙成饭颠搭跌水杜邮之戮桻子纷拏浮而不实符号负命供款桄颎裹梅花红丝疔槐蛾华轩驾鹅笳鼓之徒嫁鸡逐鸡讲事角鳞挟赞搢绅駉駉宽雅狼窝雷令连轩临春淩持琳札卖解锚机描笔糜损木场牌牓捧日营遣归清拔神品石套碎尸万段太平间贪瞋痴讨没脸推爱頽坠违才惟口起羞显庆掀舞小胆晓角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