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齡的意思、髫齡的詳細解釋
髫齡的解釋
[childhood] 童年,幼年
詳細解釋
幼年。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記>序》:“筠抱顯於髫齡,蘭芳凝於丱齒。” 清 鈕琇 《觚賸·酒芝》:“ 梅村 甫髫齡,亦隨課 王氏 塾中。” 羅正緯 《灤州革命先烈事略》:“ 毓崑 生而穎異,髫齡能文,倜傥有大志。”
詞語分解
- 髫的解釋 髫 á 古代小孩頭上紮起來的下垂頭發:垂髫。髫年(指幼年)。髫齡。髫龀(指童年)。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 齡的解釋 齡 (齡) í 歲數:年齡。高齡。松齡鶴壽。 年數:工齡。黨齡。軍齡。教齡。 筆畫數:; 部首: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髫齡”是一個漢語詞彙,特指童年時期,尤其側重描述幼年階段。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形和傳統用法兩方面理解:
-
核心釋義:
- 髫 (tiáo): 本義指古代兒童垂下的短發。在古代,兒童不束發,頭發自然下垂,故稱“垂髫”。
- 齡 (líng): 指年齡、年歲。
- 髫齡: 因此,“髫齡”字面意思是指“垂着短發的年齡”,即童年、幼年時期。它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尚未束發(标志成年)的生理特征,用以代指人生最初的階段。
-
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對“髫齡”的解釋為“童年,幼年”。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和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其釋義具有高度的學術性和權威性。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是當前最權威、使用最廣泛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髫齡”的釋義同樣為“〈書〉童年;幼年”(标注為書面語詞)。此釋義體現了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的規範用法和語體色彩。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由王力等著名語言學家編纂,商務印書館出版,是學習古漢語的重要工具書。其在“髫”字條下,明确列出“髫齡”表示“童年”。這印證了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實際應用。
-
傳統用法與典籍印證:
- “髫齡”一詞常見于古典文獻和詩詞中,用以形容人的年少時期。例如,晉代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雖未直接使用“髫齡”,但其描繪的“黃發垂髫”場景(老人和兒童),“垂髫”即指代兒童,與“髫齡”同源。後世文人常用“髫齡”來指代自己的童年或他人的幼年時光,帶有一定的文雅色彩。
-
現代延伸理解:
- 在現代漢語中,“髫齡”屬于書面語詞彙,常用于較為正式或文學性的語境中,形容人的童年階段,特别是強調其天真無邪、年幼未谙世事的特質。它比“童年”、“幼年”更具形象感和古典韻味。
“髫齡”是一個源自古代、至今仍在書面語中使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就是童年、幼年。它通過描繪兒童“垂髫”(頭發下垂)的典型特征,形象地指代了人生的初始階段。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釋義一緻,體現了該詞在漢語詞彙系統中的穩定性和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髫齡”是漢語中對幼年階段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指童年中的幼年時期,尤其特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階段。該詞由“髫”(兒童下垂的短發)和“齡”(年齡)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垂發孩童的年紀”。
-
字源與形象
- “髫”源自古代兒童未束發時的自然下垂短發(即“垂髫”),是這一年齡段的典型發式特征。
- 古籍中常以“垂髫”“黃發垂髫”等描述幼童,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的“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
年齡範圍與關聯稱謂
在傳統年齡稱謂中:
- 襁褓:未滿周歲
- 孩提:2-3歲
- 髫年/髫齡:女童7歲,或泛指3-8歲
- 總角:8-14歲(頭發分紮成兩結如羊角)
-
文學與典籍用例
唐代王勃《四分律宗記序》用“筠抱顯于髫齡”形容幼年顯露才華;清代鈕琇《觚賸》中“梅村甫髫齡”亦指幼年讀書的情景。
-
相關概念辨析
- 龆年:與“髫齡”近義,但更強調換乳牙的年齡(約7-8歲)。
- 童龀:泛稱7-8歲兒童,《禮記》有“人生十年曰幼,學”的劃分。
“髫齡”既包含具體年齡指向,又承載傳統文化中對兒童形象的詩意描繪,常用于文史領域描述早期教育或天賦展現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敗迹拜爵白雪陽春北衙變天賬逼齰撥亂反治車府出雲入泥當熊宕佚彫饬殦雕冬學笃敏二毛子二中防火牆番休奉命唯謹豐衣俸餘宓妃護戎绛縣老人甲外結籽舊史氏捐赀考迹老夥計連敖兩性人隸首之學流行性乙型腦炎爐火純青黴雨莫不傾動加禮弄影諾唯偏介怯裡馬赤取徑睿裁弱管三廟唼唼食藿懸鹑事事適性忘慮死不回頭蒜條金涕淚未刻危窮烏骢五禽言鹹陽校塲諧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