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輶如毛的意思、德輶如毛的详细解释
德輶如毛的解释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 仲山甫 举之,爱莫助之。” 郑玄 笺:“人之言云,德甚轻,然而众人寡能独举之以行者,言政事易耳,而人不能行者,无其志也。我与伦匹图之,而未能为也。”《礼记·中庸》:“子曰:‘声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郑玄 注:“言化民常以德,德之易举而用其轻如毛耳。”亦作“ 德輶如羽 ”。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三:“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亦省作“ 德輶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仁器非重,德輶易遵。”
词语分解
- 德輶的解释 见“ 德輶如毛 ”。
- 毛的解释 毛 á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网络扩展解释
“德輶如毛”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德輶如毛(拼音:dé yóu rú máo)的字面意思是“德行轻如羽毛”,比喻施行仁德并非困难,关键在于是否有坚定的志向。它强调道德实践的主观意愿而非客观难度。
二、出处与典故
-
经典出处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意为“人们常说,德如羽毛般轻,但百姓却少有能真正践行的人”。
后《礼记·中庸》引用此句,进一步引申为“无声无臭”的至高境界。
-
典故背景
原诗赞颂周宣王时期的贤臣仲山甫,以“德輶如毛”说明他虽以德行闻名,但真正践行者寥寥,凸显其可贵。
三、深层解析
- 矛盾性:德看似轻如羽毛,但因缺乏志向,多数人难以坚持(郑玄笺注:“德甚轻,然而众人寡能独举之”)。
- 辩证性:既指道德的易行性(轻),也暗示其难行性(需恒心)。
四、用法与近义词
- 用法: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书面语,如“古人云‘德輶如毛’,修身当从细微处着力”。
- 近义词:德輶如羽。
五、常见误解
部分解释误将“德輶如毛”理解为“德行高尚如毛发般细微”,实则是以“轻”喻易行,强调志向的重要性。
通过综合古典文献和权威注解,该成语的核心在于“志向”对道德实践的决定作用,而非单纯描述德的轻重或大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輶如毛(dé yú rú máo)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德行像毛发一样细小的东西”。以下是关于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简要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德:彳(走)+ 心(心意),共7笔;
- 輶:車(车)+ 幺(细小),共11笔;
- 如:女(女子)+ 又(也),共6笔;
- 毛:毛(毛发),共4笔。
来源:
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诗经》中的《王风·輶车》篇。根据诗句,“骏彼輶,言需要行。”中的“輶”指的就是车轮。
繁体:
在繁体字中,德輶如毛是「德輶如毛」。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字典,德輶如毛的古汉字写法如下:
- 德:德字的旧体为「德」;
- 輶:輶字的旧体为「轤」;
- 如:如字的旧体为「若」;
- 毛:毛字的旧体为「毫」。
例句:
这个词没有固定的常用例句。
组词: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指一个人具备品德和才能;
-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比喻解除了沉重的负担后如释重负。
近义词:
- 德行如一(dé xíng rú yī):指一个人的德行一致、稳定;
- 见德思齐(jiàn dé sī qí):指看到别人的德行,自己也会有所思考。
反义词:
- 德輶不怠(dé yú bù dài):指一个人的德行没有减退或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
阿根廷百鸟房牓表般庚八裴扁螺才命怅悢成矿掣挈赤卫军垂钓翁出离但是德器踱拉奋辞风栉雨沐过盏谷杷合乎奸轨郊社躩步峻秩开标恪守旷略脸急理断灵象离情别绪硫酸铜秘固末煤牌匣偏诸切齿人求凰旗幢羣口铄金群愿软尘涩难诗钞时望所归授位树末曙天四厢炭精灯探绎同父托开讬正歪嘴和尚刓印伍胥仙漏写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