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待年的意思、待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待年的解释

(1).谓女子待年长而聘。《后汉书·皇后纪下·献穆曹皇后》:“ 操 进三女 宪 、 节 、 华 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於国。” 李贤 注:“留住於国,以待年长。”后因以称女子待嫁。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南朝 梁 张缵 《丁贵嫔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声被 洽阳 ,誉宣 中谷 。”

(2).谓等待年老致仕。 宋 曾巩 《祭致仕湛郎中文》:“维公早以郎潜,安於养志;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治绩纪於朝廷,行实推於乡里。”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蜀公 表谢曰:‘六十三而告老,盖不待年;七十五而復来,孰云中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待年"是汉语古语词,具有两个核心释义:

  1. 女子成年待嫁

    指女子达到适婚年龄后等待婚配的状态,常见于古代文献。此义项源自《后汉书·皇后纪》"后自有子,即制衣服待年"的记载,强调女性生理成熟后暂时未嫁的特殊人生阶段。该用法常与"待字闺中"互参,反映古代婚姻制度中对女性婚龄的规范。

  2. 官员候补待任

    特指古代官员等待职位空缺的候补状态。《宋书·王敬弘传》"少有清尚,袭封爵,拜驸马都尉,待年以老"即用此典,体现古代官僚体系中官员任命需遵循资历轮补的制度特征。这一用法在明清官制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

两种释义均保留了"等待特定条件成熟"的原始语义内核,但在社会制度应用层面形成分野,折射出古代性别文化特征与官僚体系运行规则的双重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待年”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拼音:dài nián
字面构成:“待”指等待,“年”指年岁,字面可理解为“等待时间流逝”或“与年岁相关”的等待。


二、详细释义

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其含义可分为两类:

  1. 女子成年待嫁

    • 解释:指女子成年后暂留家中,等待婚聘。古代女子十五岁行“及笄之礼”(插簪束发),表示已到适婚年龄。此含义与“待字闺中”相近。
    • 文献例证:
      《后汉书·皇后纪下》记载曹操将幼女“待年于国”,即留居本国等待长大后再出嫁。
      南朝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中“爰自待年”亦指女子待嫁。
  2. 等待年老致仕(退休)

    • 解释:指官员等待达到一定年龄后辞官归隐。
    • 文献例证:
      宋代曾巩《祭致仕湛郎中文》提到“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指未等到年老便提前退休。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南朝文集及宋代文人作品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拔钉捌格柏油班范八字打开杯勺馎饦插打成商尘迹持正冲室俦策筹厝雠閲淳固唇裂丹字刁恶斗僻短小精悍風流藴藉佛说讣文辅养刚然高志好畤侯黑肌镬釜俭固讲益积储藉使蠲糨纸绝世佳人军标抗震酷好连气黎刀吗吗糊糊默读黔口清塘铨括戎伍牲醴设限失魂丧胆输赕束减属人耳目傥恍挑精铁脚诡寄獮场小茴香犀蔽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