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席的意思、法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席的解释

佛教语。讲解佛法的座席。亦泛指讲解佛法的场所。《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一夕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宗回长老》:“僧 宗回 者,累建法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木陈和尚 名 道忞 ,曾主 天童 法席,后封 宏觉国师 。”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 延寿 ﹞以后就去 明州 雪窦 开法,法席很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法席是汉语中具有宗教与礼仪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法席”指宗教活动中讲经说法或举行仪式的专用席位,常见于佛教、道教语境。该词由“法”(指教义、规范)与“席”(座位)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传法的座位”。例如《景德传灯录》记载:“师登法席,开示四众”,即描述高僧升座讲经的场景。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佛教文献,初指说法者席位,后延伸为宗教仪轨的代称。唐代《法苑珠林》载:“法席既隆,道俗云集”,此处“法席”已包含法会整体场景的指代义。

三、使用场景分层

  1. 实体空间:寺院中高于普通座位的讲经台,如五台山显通寺现存明代法席
  2. 仪式象征:道教斋醮科仪中,主法道士的站位被称为“秉法席”
  3. 职务代称:宋元文献中“主法席”常指担任寺院住持,如《宋高僧传》载:“奉敕主法席于大相国寺”。

四、权威例证

清代《日知录》考据指出:“汉魏谓讲经为都讲,晋宋以降始称法席”,佐证其词义的时代变迁。当代《汉典》将其列为宗教专有名词,标注现代读音为fǎ xí。

网络扩展解释

“法席”是一个佛教术语,其核心含义与佛法宣讲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法席(拼音:fǎ xí)指讲解佛法的座席,也引申为佛法宣讲的场所或仪式。该词由“法”(佛法)和“席”(座席)组成,强调佛法传播的庄严性和仪式感。


语境与用法

  1. 佛教仪式中的座席
    指高僧说法时专用的席位,常见于佛经记载。例如《法华经》提到佛陀“于法座上,加趺坐三昧”,这里的“法座”即法席,象征说法者的权威性。

  2. 泛指讲法场所
    可代指寺院、禅堂等佛法宣讲的场所。如宋代《夷坚甲志》记载僧人“累建法席”,即多次设立讲经场所。

  3. 象征佛法传承
    在禅宗语录中,法席常与师徒传法关联。例如《古尊宿语录》提到弟子因“不蒙指示”而向师父请教,侧面反映法席的传法功能。


常见误解辨析


扩展阅读

若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佛教经典《法华经》或禅宗语录(如《古尊宿语录》),其中对法席的仪式、功能有更深入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不疚藏怒残削漕谷廛路仇吾传播学除死摧伤荡掉导化低地跌成底力地毬防火藩决非所飞云掣电分破改装戆勇圪垃贡艘观客归趣汉篆好骑者堕狠心花露活龙活现惑易焦炭井竈剧豕蛞蝼拉大排聆音幪幪木桃鸟面鹄形牛田桥洞期瓜謦谈清途缺废人来疯柔情绰态赏项诗境示弱收养衰俗疏钟四门馆頽命土库物鬽淅冽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