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叨忝的意思、叨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叨忝的解释

忝列;叨光。《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叨忝或得黄门郎,但时事未可耳。”《北史·辛琛传》:“若万一叨忝,得一方正长史,朝夕闻过,是所愿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在饭店中,总是叨忝老丈的;就来潭府,也是一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叨忝”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谦辞,由“叨”和“忝”两个表示谦逊的语素复合而成,用于表达自己承受了不应得的恩惠、荣誉或职位而感到惭愧不安的心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承受恩惠或荣誉而感到惭愧。 这是“叨忝”最核心的含义。“叨”指非分地承受、忝受;“忝”指有愧于、辱没。两个字组合,强烈地表达了说话人(或书写者)对于自己得到某种好处、地位或荣誉感到不配、不安和愧疚的情感。它强调的是一种因“德不配位”或“无功受禄”而产生的谦卑心理。
  2. 构词解析:

    • 叨 (tāo): 本义指话多、啰嗦(如“唠叨”),引申为“承受”,特指非分地、过分地承受恩惠或好处,带有谦卑或惭愧的意味(如“叨光”、“叨教”、“叨扰”)。
    • 忝 (tiǎn): 本义指羞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或有愧于所担任的职位、所承受的恩荣(如“忝列门墙”、“忝居高位”)。
    • 合成词义: “叨”与“忝”同义复用,强化了“承受而感愧”的意思。
  3. 用法与语境:

    • 常见于古代书信、奏章、自述等正式或书面场合。 是古人表达谦逊、自抑的常用语。
    • 常与表示职位、恩典、荣誉的词语搭配。 例如:
      • 叨忝重任(惭愧地担任重要职务)
      • 叨忝厚恩(惭愧地承受深厚的恩情)
      • 叨忝虚名(惭愧地拥有虚名)
      • 叨忝科名(惭愧地考中科举功名)
    • 用于自指。 说话人用以描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表示自谦。
  4. 例句参考(古籍):

    • 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臣叨忝皇恩,位至东藩。”
    • 唐·刘禹锡《代裴相公让官第三表》:“叨忝枢衡,积有年岁。”
    • 宋·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臣叨忝宠荣,荐更岁月。”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叨忝”是一个古代汉语谦辞,拼音为dāo tiǎn,主要用于表达自谦或不敢当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叨”和“忝”两个谦词组合而成,意为“因能力不足而忝列某位”或“受他人恩惠而感到惭愧”。例如《北齐书·陈元康传》中提到“元康叨忝或得黄门郎”,即自谦能力不足以担任官职。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与长辈、上级交流时,如接受赞扬、介绍自身成就时,以示谦虚。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小生在饭店中总是叨忝老丈的,就来潭府,也是一般”,表示对受惠的谦逊态度。

  3. 古籍例证

    • 《北史·辛琛传》:“若万一叨忝,得一方正长史,朝夕闻过,是所愿也。”
    • 《北齐书·陈元康传》:“元康叨忝或得黄门郎,但时事未可耳。”
  4. 近义表达
    与“叨光”“忝列”等词类似,均含自谦之意,但“叨忝”更强调因能力不足而占据某位或受惠的惭愧感。

该词通过双重谦辞叠加,强化了说话者的谦卑态度,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礼节性对话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但在特定语境(如仿古表达)仍可体现文雅。

别人正在浏览...

暴腾变价比儗称许赤龙赤瑕尺雪抽扬抽咽楚舲醇浇慈良聪明正直粗论黛蛾道华盗寇登得动心忍性翻台丰浸服贴汉大心实赫烜花黄桓缪诨官魂飘神荡火舰贾客京苑寄兴几研老舍临渴穿井龙凤茶论最没方寸民甲目今砰朗破玩意儿穹穹栖置睿畧少保少翁慑锉蛇鱼施写守义爽和霜节顺孰数制太老师天合涂龟宪牍巷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