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源的意思、讨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源的解释

亦作“ 讨原 ”。探本溯源。 晋 陆机 《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宋 吕陶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诗:“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清 沉德潜 《汪大绅<五子说>序》:“既已讨原 老 庄 以下诸子,而诸子中於 荀况 、 扬雄 、 王通 、 陈亮 、 王守仁 五子尤见之亲切,尝作论以推阐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源”的汉语词典释义

“讨源”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动词“讨”和名词“源”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探究事物的根源、本源或起因。它强调通过主动的探索、研究或追溯,来弄清楚事情的根本来源或初始状态。

  1. 字义解析与核心含义:

    • 讨(討): 本义为“治理”、“研究”、“探讨”、“追究”。在“讨源”中,取其“深入探究”、“仔细研究”、“追查”之意。
    • 源: 本义指“水流起头的地方”,引申为“事物的根由”、“起源”、“根本”。
    • 讨源: 将“讨”的动作施加于“源”的对象之上,即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源、追溯其本源、考究其起因。它表达的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探索行为,目的是为了理解事物的根本所在。
  2. 用法与语境: “讨源”常用于较为书面化或学术性的语境中,特别是在需要强调对问题、现象、学问等进行根本性探究时。例如:

    • 在学术研究中,需要“讨源溯流”,理清理论的发展脉络。
    •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需要“讨源究本”,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 在历史考证中,需要“讨源竟委”,追溯事件的起源和经过。
    • 在哲学思考中,需要“讨源穷理”,探究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3. 近义词: 探源、溯源、追源、穷源、究源、推源、寻根究底、追本溯源、探本穷源。

  4. 例句:

    • 做学问贵在讨源,只有弄清概念的原始含义,才能避免误解。(强调学术研究)
    • 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必须讨源,找出污染的真正源头,才能有效治理。(强调问题解决)
    • 这部著作旨在讨源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强调文化探究)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讨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ǎo yuán,其核心含义是探求事物的根源或本质。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经典出处:
    源自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意为通过枝叶(表象)追寻根本,或顺着水流追溯源头,比喻探究事物的本质。

  2. 古代用例:

    • 宋代吕陶诗句:“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强调通过溯源达到对真理的极致理解。
    • 明代薛蕙诗:“次第沿流直讨源。”,体现对学问根源的探索精神。

三、近义词与延伸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讨源”多用于强调对问题本质的探究,例如:

“研究历史需沿波讨源,方能还原真实脉络。”


通过综合古籍与诗词用例可见,“讨源”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强调深度思考的方法论。

别人正在浏览...

摆落禀辞捕风弄月裁觚猜拳才容常守炒勺陈宝程典吃黑饭,护漆柱错误贷貣杜蔽读书人偾兴伏蒲功德天构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鹤嘴缾后名毁爇火伞降麻官角匕饥火经济危机精米寄庑窠绫阔绝苦匏来得及量猜临岐吝啬漏液芒忽媚灶怒鼃偏罚乾豆倾回杞天忧雀钗三尺布缫席神官声阻世祸是月水解水利暑绤素未谋面誊造温凉玉斝谢刘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