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缫席的意思、缫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缫席的解释

五采草席。《周礼·春官·司几筵》:“加繅席画纯。” 郑玄 注:“繅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 孙诒让 正义:“繅席,即削蒲为席,惟以五采合编之。 汉 时,席盖有为合欢文者, 郑 据目验为况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缫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仪用席,具有特定的形制和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缫席(拼音:sāo xí)指以五彩丝线与蒲草编织而成的草席,表面带有花纹,常用于重要礼仪场合。在《周礼》中记载,缫席属于“五席”之一,铺设在苇席之上,是宴席或祭祀活动中较高规格的铺设物。

  2. 材质与工艺
    其制作需将蒲草削薄(“削蒲蒻”),再以五彩丝线夹在蒲草中编织,形成类似汉代“合欢纹”的装饰效果。这种工艺既保证了席子的实用性,又赋予其华丽的外观。

  3. 古代文献记载
    据《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周代礼仪中会“加缫席画纯”,即铺设缫席并装饰边缘。汉代学者郑玄注释称,缫席的纹样与汉代合欢席相似,清代孙诒让进一步考证其编织方法。

  4. 用途与场合
    主要用于祭祀、宴飨等庄重场合。根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尚未出现床具时,席子就承担了坐卧功能,而缫席因工艺复杂、色彩绚丽,成为身份和礼制的象征。

  5. 文化意义
    作为“五席”中的第二等(仅次于藻席),缫席反映了古代等级制度与手工艺水平,其五彩纹样也承载着趋吉避凶的寓意,是研究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实物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缫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缫席》是指用草叶、竹篾等细长的植物纤维编织成的席子。它一般用于夏季铺在床上或地上,具有透气、清凉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炎热的天气。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缫席》的拆分部首是“缶”和“巾”,其中“缶”表示绳索;“巾”表示巾帛。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2,其中“缶”的部分有4画,而“巾”的部分则有8画。

来源

《缫席》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最早出现在现存的古代汉字字典《说文解字》中。在该字典中,它的解释是“以草纤为之”的意思,与现代的用法相同。

繁体

繁体中文中的《缫席》一词的写法为“繅席”。虽然字形有所区别,但其意思和现代简体中文中的《缫席》是相同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所以《缫席》一词的写法也存在一些差异。在古代汉字字典《康熙字典》中,《缫席》的写法为“繰席”。不过,它仍然表示用细长纤维编织成的席子。

例句

1. 她用竹篾细心地制作了一个高品质的《缫席》。

2. 他在炎热的夏天,总是喜欢铺上一张凉爽的《缫席》。

组词

缫丝、织席、竹篾席、凉席、竹席

近义词

竹席、凉席、草席、藤席、竹篾席

反义词

棉被、床褥、地毯、软席、绒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