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乾豆的意思、乾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乾豆的解释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乾豆是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祭品,指经风干后盛于礼器中的肉类食物。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祭统》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及祭祀,君皮弁素积,以祭先王先公,敬之至也。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 其中"豆"特指古代盛放肉酱的高足食器,《周礼·天官·醢人》郑玄注云:"豆,谓祭器之豆,形若镫,有盖"。

从文字学角度考察,"乾"通"干",指去除水分的加工方式,《尔雅·释言》释"乾"为"曝也",即晒干之意。而"豆"在甲骨文中作「」形,象高足器皿之状,商代青铜器中已多见豆形礼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乾豆专指"古代祭祀时盛于豆中的干肉"。

在祭祀制度中,乾豆属于"笾豆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郊特牲》载:"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孔颖达疏解:"笾豆以多为贵,故偶之",表明乾豆作为偶数陈列的祭品,承载着阴阳调礼制内涵。这种祭祀用牲法至周代形成定制,《周礼·地官·牧人》明确记载:"凡祭祀,共其牺牲,以授充人系之。凡牲不系者,共奉之",其中经加工制成的乾豆即属此类祭品。

网络扩展解释

“乾豆”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和语境进行解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理解:

一、祭祀用品的传统释义(主流解释)

根据权威古籍及文献记载,“乾豆”读作gàn dòu,指古代祭祀时盛放在祭器中的干肉:

  1. 字义拆分:
    • 乾:通“干”,指风干的肉类祭品。
    • 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形似高脚盘,用于盛放祭品。
  2. 文献佐证:
    •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郑玄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
    • 唐代杜甫《朝享太庙赋》中亦有相关用法。

二、形容品德的引申义(非主流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读作qián dòu,意为“干净的豆子”,比喻人品德纯洁正直。但此释义未见于古籍,且权威性较低,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

使用注意

建议优先参考《礼记》《汉典》等传统文献释义,避免混淆古今用法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晻然安然如故安足蚌鹬相持贲隅布草拆副蝩虫瓷器催妆诗得这对棋萼绿华藩盾发羌佛图户浮标岗棚高宗刻象航班横角鸿生画工驩浃瓠巴间见层出坚卧金铎镜画寖远蕨拳口语口珠恇怯愦眊泪碑賿曹灵蚌录蔌马到成功民困国贫民史母陀罗内醪疱疹胼胝手足批毁祇陀山窝窝神助听阈团体吐逆外大父外阴卧射吴调鰕公黠胡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