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寒寠 ”。1.貧寒。《三國志·魏志·荀攸傳》“ 顒 憂懼自6*殺” 裴松之 注引《漢末名士錄》:“ 郭 賈 寒窶,無他資業。”《新唐書·鄧景山傳》:“ 景山 與 劉晏 善,其後家寒窶, 晏 屢經紀之,嫁其孤女。” 清 黃宗羲 《左副都禦史贈太子少保谥忠介四明施公神道碑銘》:“公起自孤童,身至大僚,不改寒寠之習。”
(2).指貧寒之人。 宋 蘇轍 《次韻答王鞏》:“子孫盡豪俊,豈類世寒寠。” 明 唐順之 《祭孫南野太仆文》:“人皆謂公出自紈袴,公之居官一如寒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寒窭漢語 快速查詢。
“寒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貧寒
指家境清貧、生活困苦的狀态,常用于形容物質匮乏的境遇。例如《三國志》注引文獻提到“郭賈寒窭,無他資業”,強調經濟條件的窘迫。
指貧寒之人
也可代稱出身貧寒的人,如宋代蘇轍詩句“豈類世寒寠”,明代唐順之文中“公之居官一如寒窭”,均以“寒窭”指代寒士或清貧階層。
該詞兼具形容詞(描述貧困)與名詞(指代貧者)的雙重功能,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叙述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核心語義圍繞“貧寒”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指代對象。
寒窭是一個形容有貧困、貧困困苦的詞語。
寒: 冫/宀,共5筆
窭: 穴/兒/穴,共9筆
寒窭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其中寒指的是冷冽寒冷的意思,窭指的是貧窮、困苦的意思。
寒窭的繁體字為寒窮。
在古代漢字中,寒窭的寫法稍有不同。寒字的寶蓋變成了宀,窭字中的兒是現代漢字中的小人旁。
1. 他生活的條件非常寒窭,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解決。
2. 因家境寒窭,他無法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寒窭天涯、窭巷寒門、寒窭之地
貧困、貧苦、困頓、困苦
富足、富裕、富貴、富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