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空有的意思、空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空有的解釋

(1).佛教語。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謂相反相成的真俗兩谛。《佛地經論》卷四:“菩薩藏,千載已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已後,乃興空有二種異論。”《後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 李賢 注:“不執著為空,執著為有;兼遣謂不空不有,虛實兩忘也。” 南朝 梁簡文帝 《大6*法頌》:“二諦現空有之津,二智包權實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普願衆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隻有。 後蜀 歐陽炯 《江城子》詞:“空有 姑蘇臺 上月,如 西子 鏡,照江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空有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空有”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意思:

  1. 佛教哲學概念(核心含義):

    • 釋義: “空”指事物沒有獨立、永恒、不變的自性(本質),一切現象皆因緣和合而生,本質是“空”;“有”指現象世界雖然本質是空,但并非虛無,而是呈現出暫時的、假有的存在形态。“空有”并稱,代表佛教(尤其大乘中觀學派)對世界本質(空)與現象存在(有)這對辯證關系的核心觀點。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佛教哲學的核心術語,在權威佛教辭典和漢語大詞典中均有明确記載。例如,《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等對“空”、“有”及“空有”關系有詳細闡釋。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也收錄此義項。
    • 理解要點: 強調“空”不是絕對的虛無,“有”不是恒常的實有。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認識到“緣起性空”是佛教解脫智慧的關鍵。
  2. 普通漢語用法:

    • 釋義: 表示“徒有”、“僅有虛名而無實質内容或實際效用”。形容某事物表面上存在或擁有某種名稱、形式,但實際上并無相應的價值、内容或作用。
    • 來源依據: 此用法在通用漢語詞典中普遍收錄。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漢語大詞典》等均列有“空有虛名”、“空有其表”等詞條或釋義,核心即“徒有”。
    • 理解要點: 強調名實不符,含有遺憾、批評或諷刺的意味。常用于形容虛名、無用的頭銜、無法兌現的承諾、華而不實的事物等。

“空有”一詞的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權威參考來源(釋義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空有”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佛教哲學概念 佛教術語中,“空”指法性(事物本質的無自性),而“有”指幻相(表象世界的存在),兩者構成真俗二谛的對立統一關系。如《佛地經論》提到“空有二種異論”,強調二者既矛盾又相輔相成,是理解世界本質的核心辯證觀。

二、日常語義表達 指表面擁有某物或權利,但缺乏實質支撐。例如:

字義溯源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既承載佛教辯證思維,又是漢語中表達虛實對比的經典範式。

别人正在浏覽...

标幟閟祠並時成性儲蕃當期墊話都候頓遞司酒罰抶法膳風颷格制光降鹖鴠和啰槌厚薄花針恢悅火炕将佐堅深解甲傑屋景宿錦天繡地金娃娃巨檻駿材忾敵曆服留犁撓酒緑昌明滿貫綿陽市派澨龐眉白發判司潑花團鉛部遷日契己任何人洋絨頭繩沈聲靜氣奢忲奢逸事在人為試紙死喪檀來特煞天開眼天生地設鐵刃透背無巧不成話仙人杖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