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遜 《春暮喜晴酬袁戶曹苦雨》詩:“振衣喜初霽,褰裳對晚晴。” 唐 高適 《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詩:“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 明 唐寅 《題畫》詩:“草閣吟秋倚晚晴,雲山滿目夕陽明。”
(2).比喻晚年處境優裕。《新民晚報》1987.2.24:“他呢,笑談白頭逢盛年,人間重晚晴。”
“晚晴”一詞可從字面含義和文學意象兩個層面解析,結合古典詩詞中的運用,其内涵更為豐富:
一、字面含義
自然景象
指傍晚雨後初晴的天氣狀态,常見于詩詞中描寫自然景觀。如司空圖《山中》的“昨夜前溪驟雷雨,晚晴閑步數峰吟”,描繪雨後傍晚放晴的山間景象。
時間與天氣的組合
二、文學意象與象征意義
晚年境遇的隱喻
李商隱名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以“晚晴”比喻人生晚年雖短暫卻珍貴,表達對晚年安甯生活的珍視。這一用法被後世廣泛引用,如《新民晚報》曾以“人間重晚晴”形容老年幸福生活。
情感與哲理的延伸
杜甫《晚晴》中“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通過晚晴之景抒發放達心境,體現自然與人生的交融。司空圖詩中“晚晴”則暗含超脫塵世的禅意。
三、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表達對晚年生活的贊美,常見于老年活動命名(如“晚晴協會”)、文學創作或祝福語中,兼具詩意與人文關懷。
晚晴(wǎn qíng)是一個名詞詞語,用來形容天空的晴朗。晚晴暗示日落之後的晴朗天氣,通常在夜晚或黃昏時使用。
晚晴的拆分部首是日(rì)和田(tián),共有12個筆畫。
晚晴這個詞來源于漢語,由兩個字組成,晚和晴。晚指的是時間的晚上,晴則表示天空晴朗。兩個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天氣的精确詞彙。
晚晴的繁體寫法為晚晴,沒有特别的變化或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晚晴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古代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都保持一緻。
1. 晚晴的夜空,星星閃爍。
2. 散步時我喜歡呼吸着晚晴的空氣。
3. 晚晴的黃昏讓人感到甯靜和平和。
天晴、晴朗、晴空、晴天、晴暖等。
晴朗、明朗、晴好,都可以用來形容天氣晴朗。
陰雲、陰天,用來描述天氣陰沉和雲層遮擋陽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