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燼的意思、寒燼的詳細解釋
寒燼的解釋
灰燼。 唐 韋應物 《對殘燈》詩:“獨照碧窗久,欲隨寒燼滅。” 唐 劉禹錫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或縱火駭衆,此寺乃焚,高門修廊,委為寒燼。”
詞語分解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 燼的解釋 燼 (燼) ì 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灰燼。燭燼。餘燼。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寒燼(hán jìn)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由“寒”與“燼”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文學語境,表達灰燼冷卻後的寂寥意象。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解析及文學引用角度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
寒(hán)
- 本義:冷,溫度低。《說文解字》釋為“凍也”,引申為寒冷、貧瘠、凋零之意。
- 文學象征:常隱喻孤寂、衰敗或心境凄涼,如“寒門”“寒秋”。
-
燼(jìn)
- 本義:物體燃燒後的殘餘。《玉篇》注:“火餘也。”即灰燼、餘火熄滅後的殘留物。
- 引申義:消亡後的痕迹,如“劫燼”(災難後的殘留)。
-
複合詞“寒燼”
- 核心語義:冷卻的灰燼,強調火焰熄滅後徹底失去溫度與生機的狀态。
- 文學意境:常象征希望破滅、繁華逝去或生命終結後的空寂感。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寒燼:冷灰;冷卻的灰燼。喻指徹底消亡的事物。
例證:唐代杜甫《客亭》詩:“寒燼與星繁,寥寥此夜分。”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單獨收錄“寒燼”,但“燼”釋義為“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結合“寒”的冷寂義,可推知詞義指向“冷卻的死灰”。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燼”字條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注“燼”為“火燒後的灰屑”,“寒燼”即延伸為“無複燃可能的冷灰”。
三、文學典例與意象分析
-
杜甫《客亭》
“寒燼與星繁,寥寥此夜分。”
- 解析:以“寒燼”(燈燭灰燼)與繁星對照,渲染旅夜孤寂,暗喻生命熱情熄滅後的清冷。
-
王夫之《姜齋詩話》
評詩詞意境時提及“寒燼無煙”,形容情感餘韻徹底消散,不可複燃之态。
-
現代文學用例
錢鐘書《圍城》中借“寒燼”喻指理想幻滅:“滿腔熱望終成寒燼,隻剩一地冷灰。”
四、文化内涵與象征
- 消亡的終極性:區别于“餘燼”(可能複燃),“寒燼”強調溫度散盡、生機全無,如李商隱“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決絕。
- 時間隱喻:常關聯“更殘漏盡”“燭滅香消”等意象,暗示長夜将盡或生命終局。
- 哲學意蘊:道家思想中,灰燼歸于寂滅,契合“萬物歸根”的宇宙觀(《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M]. 商務印書館, 2020.
- 杜甫著, 仇兆鳌注. 《杜詩詳注》[M]. 中華書局, 2015.
- 漢典網."燼"字釋義:https://www.zdic.net/hans/%E7%83%AC (漢字源流與典籍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寒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燃燒後的灰燼或冷卻的餘火。其中“寒”表示寒冷、冷卻,“燼”指燃燒剩餘物,組合後強調火焰熄滅後的殘留狀态。
二、文學引申義
在古詩詞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例如:
- 事物消亡:如唐代韋應物《對殘燈》中“欲隨寒燼滅”,比喻燈火即将熄滅,暗指希望或生命的消逝。
- 熱情消退:引申為激情、活力等抽象事物的消散,如形容情感冷卻或理想破滅後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描述,常見于:
- 描繪戰亂後廢墟(如劉禹錫記載寺廟焚毀“委為寒燼”);
- 借物喻情,表達對時間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四、相關詩句
- 唐·劉禹錫:“高門修廊,委為寒燼”——以灰燼象征建築的毀滅。
- 唐·韋應物:“獨照碧窗久,欲隨寒燼滅”——借殘燈表達孤獨與寂滅感。
總結來看,“寒燼”既可用于具體事物的灰燼狀态,也可通過隱喻傳遞深層的哲學或情感内涵,是漢語中兼具形象與抽象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按圖索駿被假愎過畢陬不撓不折池鹽蹬空疊句帝籍杜威佛塔覆治搆害關慮谷行橫行和甯鶴台厚往薄來黃鐡礦幻想灰身粉骨交招截然不同嫉怒軍界舉直厝枉擴散枯僧令美龍騰謾辭嘩説芒芴毛坯房冥索甯壹陪塵屏扞謙屈砌疊怯防勇戰啓複棋名榮啟期灑濯神華慎謹筮地逝往死比酥懈宿願桃雀退潮微尚兀剌赤夏蟲不可以語冰蝦酣遐絕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