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軟倦怠。 ********* 《西遊日錄·遊西天目》:“一半原系時間已垂暮的關系,一半我想也因一天遊旅倦了,筋骨氣分,都已有點酥懈了的緣故。”
以下是“酥懈”的詳細解釋:
“酥懈”指身體酸軟倦怠或精神懈怠的狀态,既可用于描述生理疲勞,也可引申為态度上的松懈。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語境中,日常交流更常用“疲憊”“松懈”等詞替代。
“酥懈”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人的懶散、不用心、不積極主動的狀态和态度。
“酥懈”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部首是“酉”(名為“酉部”),右邊部首是“心”(名為“心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酥懈”的意思源于古代醫學經典《黃帝内經》中的“酥醪”,指乳清、酒糟等微細顆粒狀物質。因人在宴會後醉酒狀并出現懶散、不用心的行為,所以引申為一種懶散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酥懈”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使用篆書寫作“酥懈”。篆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字體,字形結構更為複雜和繁瑣。
1. 出了一段時間的差旅,他的工作态度變得酥懈了。
2. 這個學生一直很努力,但最近突然變得酥懈了。
酥懈心态、酥懈行為、酥懈狀态、酥懈情緒
懶散、懈怠、松懈、慵懶
努力、積極、活躍、勤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