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烬的意思、寒烬的详细解释
寒烬的解释
灰烬。 唐 韦应物 《对残灯》诗:“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 唐 刘禹锡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或纵火骇众,此寺乃焚,高门修廊,委为寒烬。”
词语分解
-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寒心。 穷困,
- 烬的解释 烬 (燼) ì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灰烬。烛烬。余烬。 笔画数:; 部首:火;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寒烬(hán jìn)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寒”与“烬”二字组合而成,多用于文学语境,表达灰烬冷却后的寂寥意象。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解析及文学引用角度详细阐释:
一、字义解析
-
寒(hán)
- 本义:冷,温度低。《说文解字》释为“冻也”,引申为寒冷、贫瘠、凋零之意。
- 文学象征:常隐喻孤寂、衰败或心境凄凉,如“寒门”“寒秋”。
-
烬(jìn)
- 本义:物体燃烧后的残余。《玉篇》注:“火余也。”即灰烬、余火熄灭后的残留物。
- 引申义:消亡后的痕迹,如“劫烬”(灾难后的残留)。
-
复合词“寒烬”
- 核心语义:冷却的灰烬,强调火焰熄灭后彻底失去温度与生机的状态。
- 文学意境:常象征希望破灭、繁华逝去或生命终结后的空寂感。
二、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寒烬:冷灰;冷却的灰烬。喻指彻底消亡的事物。
例证:唐代杜甫《客亭》诗:“寒烬与星繁,寥寥此夜分。”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单独收录“寒烬”,但“烬”释义为“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结合“寒”的冷寂义,可推知词义指向“冷却的死灰”。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烬”字条引《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注“烬”为“火烧后的灰屑”,“寒烬”即延伸为“无复燃可能的冷灰”。
三、文学典例与意象分析
-
杜甫《客亭》
“寒烬与星繁,寥寥此夜分。”
- 解析:以“寒烬”(灯烛灰烬)与繁星对照,渲染旅夜孤寂,暗喻生命热情熄灭后的清冷。
-
王夫之《姜斋诗话》
评诗词意境时提及“寒烬无烟”,形容情感余韵彻底消散,不可复燃之态。
-
现代文学用例
钱钟书《围城》中借“寒烬”喻指理想幻灭:“满腔热望终成寒烬,只剩一地冷灰。”
四、文化内涵与象征
- 消亡的终极性:区别于“余烬”(可能复燃),“寒烬”强调温度散尽、生机全无,如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决绝。
- 时间隐喻:常关联“更残漏尽”“烛灭香消”等意象,暗示长夜将尽或生命终局。
- 哲学意蕴:道家思想中,灰烬归于寂灭,契合“万物归根”的宇宙观(《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M]. 商务印书馆, 2020.
- 杜甫著, 仇兆鳌注. 《杜诗详注》[M]. 中华书局, 2015.
- 汉典网."烬"字释义:https://www.zdic.net/hans/%E7%83%AC (汉字源流与典籍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寒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燃烧后的灰烬或冷却的余火。其中“寒”表示寒冷、冷却,“烬”指燃烧剩余物,组合后强调火焰熄灭后的残留状态。
二、文学引申义
在古诗词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
- 事物消亡:如唐代韦应物《对残灯》中“欲随寒烬灭”,比喻灯火即将熄灭,暗指希望或生命的消逝。
- 热情消退:引申为激情、活力等抽象事物的消散,如形容情感冷却或理想破灭后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描述,常见于:
- 描绘战乱后废墟(如刘禹锡记载寺庙焚毁“委为寒烬”);
- 借物喻情,表达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四、相关诗句
- 唐·刘禹锡:“高门修廊,委为寒烬”——以灰烬象征建筑的毁灭。
- 唐·韦应物:“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借残灯表达孤独与寂灭感。
总结来看,“寒烬”既可用于具体事物的灰烬状态,也可通过隐喻传递深层的哲学或情感内涵,是汉语中兼具形象与抽象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保明便章宾贡不能够不识得有补写拆白谜柴帘槎客长延朝出夕改成本诚勤大老当该顶呱丁字库蠹伤二指发业夫差辅援釜鱼甑尘干壁画规求弘义呼嗤毁玷贱老豭豨津渍抠索劳动者涟纹令书流水席麪杖民经亩积拿解扭力片霎前夕启蕃骑邮让枣推梨溶化诗人玉屑双瞳税吏隼击调幅題本推己及人王度误教枭视狼顾虾蛦邪见巇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