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交往中施予豐厚而納受微薄。《禮記·中庸》:“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孔穎達 疏:“厚往,謂諸侯還國,王者以其材賄厚重往報之。薄來,謂諸侯貢獻使輕薄而來。如此,則諸侯歸服。” 明 陳子龍 《用夷目兵》:“不利其土地,不勞其人民,厚往薄來,覊縻而已。”
厚往薄來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在交往中給予對方的饋贈豐厚,而接受對方的回饋微薄,強調施予者的慷慨大度和不計回報的态度。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用法及權威參考角度詳細解析:
字面含義
“厚”指豐厚、厚重;“薄”指微薄、輕少;“往”指給予對方;“來”指接受回饋。整體意為對外饋贈時慷慨大方,接受回禮時不計較厚薄。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23頁)
引申意義
常用于形容古代中國中央政權對周邊藩屬國或外交使節的懷柔政策,通過厚賜彰顯天朝上國的氣度,以維系友好關系。現代亦用于形容人際交往中無私付出的品格。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589頁)
此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禮記·中庸》:
“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意為以豐厚的賞賜和微薄的納貢要求安撫諸侯,體現“柔遠人”的治國理念。曆代王朝(如漢、唐、明)在朝貢體系中踐行此原則,通過厚賜絲綢、金銀等換取政治臣服與文化認同。
來源:《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ISBN 978-7-101-00132-4,第1623頁)
來源:《明史·鄭和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7768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543頁)
注:與“禮尚往來”不同,“厚往薄來”弱化對等回報,強調單方面付出。
來源:《成語源流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21頁)
參見:以上文獻可通過國家圖書館數據庫(www.nlc.cn)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檢索原文。
“厚往薄來”是中國古代政治與外交中的重要理念,其含義及背景可歸納如下:
指在朝貢貿易或邦交互動中,中原王朝給予對方的賞賜(厚往)遠超其進獻的貢品(薄來),以此彰顯國力與政治威望。該詞出自儒家經典《禮記·中庸》:“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孔穎達注解稱“厚往”指君王以厚重財物回饋諸侯,“薄來”指諸侯隻需輕量貢品即可,以此實現諸侯歸服。
典型案例包括:
該政策雖耗費巨大,但在古代地緣政治中有效維系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國際體系。現代學者多認為其本質是政治利益優先于經濟利益的特殊外交模式。
昂揚把都兒抱娃娃悲歌蒼皇程擇趸售放蕩繁雄諷誦分省浮輕貫魚之序桂枝郎荒亡狐鬼晖采夾層話稷門金丹換骨頸脰舊汙考詞科擾控抑饋電潦泡林區理恤陋民鸾鶴輿鸾續捋須漫客眇蹇暮夜無知犬馬齒榕海塞翁灑沃射獵盛際授衣假私逮探幽桃花源鐵鍬桐封痛悔宛暢枉累玩興五陵兒綫抽傀儡憲罰相拜魈魑曉洞小衣子兒颬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