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願的意思、宿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願的解釋

[long-cherished ambition] 夙願

懼兵革未息,宿願有違,懷歸之思,憤而成篇。——晉· 陸機《思歸賦·序》

詳細解釋

素來的願望;舊日的心願。 晉 陸機 《<思歸賦>序》:“懼兵革未息,宿願有違,懷歸之思,憤而成篇。” 唐 李白 《秋于敬亭送從侄耑遊廬山序》:“孤負宿願,慚歸名山。” 碧野 《白雲·綠樹·金花》:“今年我喜登 雞公山 ,才償還我一遊這座名山的幾十年宿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宿願”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sù yuàn,通常寫作“夙願”,指平素的願望 或過去一直懷有的心願。如《思歸賦序》中“宿願有違”表達未能實現舊日心願的遺憾。

二、佛學中的特殊含義

在佛教用語中,“宿願”特指過去世的誓願,即前世或往昔所發之願。例如阿彌陀佛在成佛前所發的救度衆生大願被稱為“如來宿願力”。

三、文學與曆史出處

  1. 晉代陸機《思歸賦序》:“懼兵革未息,宿願有違”;
  2. 唐代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專遊廬山序》:“孤負宿願,慚歸名山”;
  3. 現代作家碧野在散文中用“償還宿願”表達達成心願的滿足感。

四、近義詞與用法

常見近義詞包括夙願、素願、心願。多用于書面語境,如“實現畢生宿願”“未了宿願”等。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語言學、佛學及文學領域的解釋,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佛教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宿願》是一個名詞詞語,指的是長久以來心中一直存在的願望或希望。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分别是“宀”和“願”。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用于表示一個人長期追求的目标或願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宿願》的第一個字是“宀”,它是一個部首,也可以單獨作為一個簡體字存在,表示“室内”的意思,由宮殿的形狀演變而來。它的拼音是“mián”,在筆畫上,它有3畫。

《宿願》的第二個字是“願”,它也是一個獨立的簡體字,意思是願望。它的拼音是“yuàn”,在筆畫上,它有13畫。

來源和繁體

《宿願》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代表着人們對于夢想、目标與願望的渴望和追求。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宿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語中,它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詩歌中,它可能被寫作「宿願」或者「宿願」,以符合詩句的需求和韻律。

例句

他的宿願是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她一直懷有一個宿願,希望能夠環遊世界。

組詞

在現代漢語中,可以根據《宿願》來組成多個相關的詞語,例如:

- 宿願成真:指長久以來的願望終于實現。

- 未了宿願:指尚未實現的長期願望。

- 宿願良夢:指美好夢想。

近義詞

與《宿願》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 志向:指個人追求的目标和憧憬。

- 願望:指内心深處渴望實現的事物。

- 夢想:指追求的理想和未來的願景。

反義詞

與《宿願》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

- 放棄:指放棄追求、放棄願望。

- 絕望:指沒有希望、無法實現願望。

- 遺憾:指無法實現的遺憾與遺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