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皇室的譜錄。《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元暐墓志》:“盛烈高功,煥於帝籍。”
(2).皇室所藏的圖書典籍。《周書·史甯陸騰等傳論》:“席卷 巴 梁 ,則功著銘典;雲撤 江 漢 ,則聲留帝籍。”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張常侍題集賢院詩因以繼和》:“圖書皆帝籍,寮友盡仙才。”
(3).見“ 帝藉 ”。
帝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專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帝王專屬的文獻檔案或田籍制度。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宗法制度中的身份象征 帝籍最初指周代天子親耕的籍田,作為國家祭祀與農業儀典的場所。《禮記·月令》記載“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籍”,這種田籍制度通過《周禮》确立,象征帝王對農耕的重視與天命所歸的統治合法性。
二、皇室文獻的專稱 漢代以降,詞義延伸為皇室專屬的典籍檔案。《後漢書·百官志》載“蘭台令史,掌帝籍圖錄”,特指記載帝王世系、政令文書的皇家秘檔,這類文獻多藏于石室金匮,由太史令專職管理。
三、文化符號的演變 在文學語境中,帝籍常被用作皇權代稱。唐代李峤《皇帝上禮撫事述懷》詩雲“帝籍纡宸覽,仙台引夕薰”,此處借帝籍暗喻帝王治統,體現詞彙在詩歌創作中的意象轉化。
(注:本解釋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詞條釋義、《周禮注疏》制度考據及《全唐詩》文學用例,相關古籍原文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
“帝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皇室的譜錄
指記錄皇室成員世系、功績的官方文獻。例如《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元暐墓志》中提到“盛烈高功,煥於帝籍”,即強調功績載入皇室譜錄的榮耀。
皇室所藏的圖書典籍
特指皇家藏書或重要文獻。如《周書·史甯陸騰等傳論》記載“聲留帝籍”,唐代白居易《病中辱張常侍題集賢院詩》中“圖書皆帝籍”均體現此義。
同“帝藉”
指天子象征性親耕的田地,用于祭祀。《禮記·月令》《淮南子·時則訓》等文獻提到“躬耕帝藉”,表明其與古代農業祭祀禮儀相關。
建議進一步查閱《周書》《禮記》等權威文獻,或使用專業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核實具體用例。
百諾半對數陳死人臣制充欲籌撥怆痛粗株大葉大理寺叨咷掂折調饍雕談滴灌低徊風囊拊嗟父析子荷彀張貫覽厚養花押昏嫚貨錢僭稱見風使舵驕侈暴佚芥子汲汲皇皇饑亂開承坤靈臘八蒜攬引靈訓邏騎悶人南狐内列濃蔭蔽日潘渚撇假钤攝且猶祈請裙裾軟下疳濡口觞絃善手山寺山峙淵渟矢穢授節疏解歎服踢氣毬同門團圓節慰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