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華 的美稱。《宋書·索虜傳論》:“至乃連騎百萬,南向而斥神華,胡旆映 江 ,穹帳遵渚,京邑荷檐,士女喧惶。”《北齊書·文苑傳·顔之推》:“ 瀍 澗 鞠成沙漠,神華泯為龍荒,吾王所以東運,我祖於是南翔。” 唐 沉亞之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驸馬都尉郭公墓志》:“ 河 族 崑崙 ,命源惟長,跋于神華,其來泱泱。”
(2).猶神明。 南朝 梁 江淹 《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之一:“伏惟陛下神華馭世,理無不鏡,賜臣待謗今職,守其私滿,則天下有道,庶人不疑矣。”參見“ 神明 ”。
“神華”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古籍和現代用法如下:
中華的美稱
多用于古代文獻,指代華夏文明的崇高與莊嚴。例如《宋書·索虜傳論》中“南向而斥神華”,以及《北齊書》中“神華泯為龍荒”,均以“神華”代指中華大地,強調其神聖性。
代指神明
另一層含義與“神明”相通,如南朝江淹的《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提到“神華馭世”,喻指超凡的智慧或力量。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形容“才能出衆”,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解讀,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文獻來源 | 例句摘錄 | 含義指向 |
---|---|---|
《宋書》 | “胡旆映江,穹帳遵渚” | 中華的美稱 |
《北齊書》 | “神華泯為龍荒” | 文明的莊嚴性 |
江淹(南朝)表文 | “神華馭世,理無不鏡” | 神明般的智慧 |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書》《北齊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神華(shén huá)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神”和“華”。
神: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礻”,筆畫數為4。這個字用來表示超越人類認知的神性,常常用來形容非凡的力量或者超自然的存在。
華: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筆畫數為6。它可以表示光彩、美麗或者壯麗,常常用來形容華麗、輝煌之物。
神華這個詞的來源是較為古老的詩文中,用來形容仙山神怪或者崇高莊嚴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神華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神這個字的寫法是”申“和”宀“的組合。華這個字則是用”十“和”川“相加。
例句:他的武功非常高強,簡直堪稱神華。
組詞:神秘、神奇、華麗、華夏。
近義詞:神奇、威嚴、輝煌。
反義詞:平凡、普通、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