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暗中尋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既卧,心不忘履,陰揣衣袂,竟已烏有。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2).潛心探究。 梁啟超 《飲冰室詩話·曹泰》:“晚年欲窮魂學之精髓,以為佛教密咒,必有特别妙諦,捐棄百學以冥索之。”
“冥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冥索”由“冥”(黑暗)和“索”(摸索、搜索)組成,字面意為“在黑暗中探索”,引申為在沒有明确線索的情況下進行艱難探索或尋找。
暗中尋找
指在缺乏指引或信息時,通過隱蔽或間接的方式探尋。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中“振衣冥索”,描述人物暗中尋找失物的場景。
潛心探究
強調專注、深入地研究抽象或複雜的事物。如梁啟超提到曹泰“捐棄百學以冥索”,體現對佛學密咒的深度鑽研。
“冥”含昏暗、深奧之意,“索”指搜尋或繩索,組合後既指物理層面的暗中摸索,也隱喻思維層面的深度探索。
《冥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它主要有兩個意思:
1. 在黑暗中尋找線索,即暗中調查。
2. 在某種情況下進行調查或探索。
《冥索》由兩個部首組成:
1. 冖(mì):表示覆蓋,有關于事物變化的意思。
2. 纟(sī):表示纖維,有關于線條的意思。
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冖在左邊,纟在右邊,可以知道《冥索》是一個形聲字。
《冥索》總共有10個筆畫。
《冥索》一詞首次出現在《莊子·庚桃落之篇》中,作為神秘的術語,用來描述在黑暗中尋找線索和進行調查的行為。
《冥索》的繁體字是「冥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但《冥索》的意思基本保持不變。在古代,可以使用不同的字體或字形來書寫《冥索》,其中最常見的是「冥索」。
1. 他們正在進行冥索,試圖找到犯罪分子的蹤迹。
2. 這個案件充滿了謎團,我需要更多的冥索才能解開它們。
組詞:探索冥索、線索冥索、調查冥索。
近義詞:搜查、查明、尋覓。
反義詞:揭示、公開、明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