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cangue] 古代用于套在囚犯腳或頸的一種枷
加在腳上或頸上的刑具。亦泛指刑具。《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成玄英 疏:“桁楊者,械也。夾腳及頸,皆名桁楊。”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霈澤是施,大賚是庸。桁楊不陳,囹圄虛空。”《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以緻不得不勒限嚴比,忍用桁楊。”
“桁楊”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含義
指古代用于束縛囚犯腳部或頸部的木制刑具,屬于枷鎖類工具。其名稱由“桁”(橫木)和“楊”(豎柱)組合而來,形似船體結構,象征堅固的束縛。
文獻出處
部分辭書(如、3)提到“桁楊”出自《詩經·大雅》,比喻人品行高尚如船體般穩固。但此說法與其他權威來源矛盾,可能為誤引或另一獨立詞彙,需謹慎考據。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據,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莊子》原文,以刑具釋義為主流。
《桁楊》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攔住樹木的橫木和豎木”,通常用于形容欄杆或籬笆。
拆分部首:木(mù)
筆畫:共有13畫。
桁(héng):指梁上用來攔擋物體的長條。
楊(yáng):指木料的一種,也可以指障礙物。
桁和楊并列起來表示攔住樹木或阻擋物體的結構。
在繁體字中,“桁”和“楊”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桁和楊的形态并沒有太多改變。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變化,所以可能會出現些許差異。
1. 籬笆上的桁楊保護着花園裡的花草免受風吹雨打。
2. 橋上的桁楊使行人更加穩定地過橋。
組詞:橫桁、木桁、豎楊、籬笆。
近義詞:欄杆、護欄。
反義詞:暢通無阻、無障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