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袂的意思、蒙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袂的解釋

用袖子蒙住臉。謂不願見人。《禮記·檀弓下》:“ 齊 大飢, 黔敖 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鄭玄 注:“蒙袂,不欲見人也。” 晉 陶潛 《有會而作》詩:“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éng mèi,其核心含義是用袖子蒙住臉,表示不願見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檀弓下》,記載了齊國饑荒時,黔敖施粥救濟災民的故事。一位饑餓者“蒙袂輯屦”(用袖子遮臉、拖着鞋子)而來,表現出不願被人看到窘态的自尊心。東漢經學家鄭玄注釋為“蒙袂,不欲見人也”,進一步明确了其含義。

  2. 使用場景與引申義
    多用于形容因羞愧、窘迫或不願示弱而遮掩面容的行為,例如陶淵明在《有會而作》中寫道“深恨蒙袂非”,借典故反思面對困境時的态度。

  3. 易混淆的成語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6)提到“蒙袂”有“相互扶持”的引申義,但此說法缺乏經典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另一詞語的誤傳。主流解釋仍以《禮記》及曆代注疏為準。

蒙袂的核心意義是“以袖遮面”,體現了一種隱忍或自尊的心理狀态,需注意與相似發音或結構的詞語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袂的意思

蒙袂(méng mèi)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結婚。這個詞的本意是指新娘在婚禮上穿上新衣服的樣子,後來演變為表示結婚的意思。

蒙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袂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衣,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6畫和10畫。

蒙袂的來源

蒙袂這個詞源于《詩經·秦風·蒙羞》:“蒙羞袙袪,戎車既駕。”後來,人們将“蒙羞袙袪”這個描述新娘結婚時穿上新衣的形象,引申為蒙袂表示結婚。

蒙袂的繁體

蒙袂的繁體字是蒙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蒙袂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蒙袂的例句

1. 他們終于蒙袂了,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2. 昨天參加了張姐姐的蒙袂典禮,真是精彩。

蒙袂的組詞

1. 蒙羞袙袪:形容新娘結婚時穿上的新衣。

2. 蒙頭轉向:形容昏昏沉沉的樣子。

蒙袂的近義詞

結婚、婚姻、喜事

蒙袂的反義詞

離婚、分手、失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