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見底的意思、海枯見底的詳細解釋
海枯見底的解釋
海枯:海水幹涸。海水幹涸之後終究可以看見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難測。
詞語分解
- 海的解釋 海 ǎ 靠近大陸,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稱:青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辭,稱對方大度包容)。誇下海口。 喻數量多的
- 見底的解釋 .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水炤景而見底,煙尋風而無極。” 唐 白居易 《題浔陽樓》詩:“大 江 寒見底, 匡山 青倚天。”.比喻人胸無雜念。 唐 吳融 《赴阙次留獻荊南成
網絡擴展解釋
“海枯見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ǎi kū jiàn d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海水幹涸後,海底才會顯露出來。比喻事情極端困難或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最終仍可揭示真相。
- 引申義:多用于形容人心難測,需經曆極長時間或極端條件才能看清本質。
出處與典故
- 源自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感遇》:“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 詩句以“海水幹涸可見底”對比“至死難知人心”,強調人心的複雜與隱晦。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通常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感情色彩:含褒義,側重表達對真相終将顯現的笃定。
- 成語結構:緊縮式(前後兩部分邏輯緊密)。
相關例句
- 清代翟灏《通俗編·地理》引用:“海枯見底,人死不知心。”
- 現代用法示例:“他表面忠厚,實則城府極深,真是海枯見底,難測其心。”
補充說明
- 近義詞:人心叵測、日久見人心。
- 反義詞:一目了然、赤誠相待。
通過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釋義,該成語既保留了對人性複雜的隱喻,也體現了漢語中自然現象與哲理的巧妙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海枯見底》的意思
《海枯見底》是一個成語,意思指的是海水都枯竭了,底部的景物也都可以看見,形容極度幹旱或消耗到極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海枯見底》這個成語的拆分:
- 部首:氵(三點水)
- 筆畫:9畫
來源
《海枯見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一年》中,形容黃河發大水,水位變低迅速,甚至可以見到河床。
繁體
《海枯見底》的繁體字為「海枯見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枯」字是「枯木」的本義,原意為木枯萎;「見底」中的「見」則是「現在」或「顯現」的意思,「底」表示底部。所以古代寫作「枯木見底」。
例句
1. 敵人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我們必須趁機反擊,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已經到了《海枯見底》的程度。
2. 這個地方連續遭受了數年的嚴重幹旱,水井都幹涸了,可以說已經到了《海枯見底》的地步。
組詞
- 枯竭
- 窘境
- 盡頭
近義詞
- 沒有盡頭
- 幹涸
- 無法挽回
反義詞
- 豐沛
- 充盈
- 無窮無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