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umidity;degree of wetness]
(2) 指空氣中水分的含量
森林濕度達到80%
(3) 常指一定物質中所含水分的比例
指大氣或物質中所含水份的多少。 劉厚明 《小雁齊飛》第一幕:“下雨以前空氣的濕度大,氣壓低。”
濕度是表示空氣或物質中水分含量的物理量,主要應用于氣象學、環境監測及日常生活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濕度通常指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描述大氣的幹燥或潮濕程度。在一定溫度下,空氣中所含水汽越多,濕度越高;反之則越幹燥。廣義上也可表示物質中的水分比例,例如土壤濕度、木材濕度等。
絕對濕度
定義: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單位為克/立方米(g/m³)。公式為:
$$
rhow = frac{m{text{水蒸氣}}}{V_{text{空氣}}}
$$
其中最大值稱為“飽和絕對濕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相對濕度(RH%)
定義: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公式為:
$$
RH = left( frac{e}{E} right) times 100%
$$
例如,相對濕度50%表示空氣含水量為當前溫度下最大可能值的一半。
露點溫度
定義:空氣冷卻至飽和狀态(相對濕度100%)時的溫度,用于反映實際水汽含量。
理想室内相對濕度為50%~60%,低于30%易幹燥,高于70%可能導緻黴菌滋生。可通過加濕器、空調等調節。
若需更專業的測量方法或單位轉換,可參考氣象學标準文件或儀器說明書。
濕度(shī dù)是指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的程度。它是描述空氣中水分含量的物理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濕度越高,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越多,濕度越低,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越少。
濕度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它是“水”的意思;筆畫數是12畫。
“濕度”一詞來源于“濕”字和“度”字的組合。其中,“濕”字表示潮濕、含水;“度”字表示程度、量度。将兩個字組合,形成了描述空氣中水分含量的概念。
繁體字中的濕度為濕度。
在古時候,濕度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據曆史記載,古時代濕度的寫法為「濕」,由「氵」(三點水)部分表示水,「㑒」部分表示意思。這個寫法比現代稍微繁複一些。
1. 高濕度的天氣讓人感到悶熱不透。
2. 冬天室内空氣濕度低,容易導緻皮膚幹燥。
除了濕度之外,還有一些與濕度相關的詞彙,如:溫度、氣壓、降雨量等。
近義詞包括:潮濕度、濕氣、蒸汽含量等。
反義詞包括:幹燥度、幹燥、幹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