诂訓的意思、诂訓的詳細解釋
诂訓的解釋
(1).解釋古語。《後漢書·桓譚傳》:“博學多通,徧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 李賢 注引《說文》:“詁,訓古言也。”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於是編次《論語》,各以羣分,窮源造極,為之詁訓。” 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校>叙錄》:“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張嵲 《讀管子》一文最見功力,其文雖不足四百字,而詁訓精确,洞見閫奧。”
(2).古語的意義。 晉 郭璞 《<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 宋 歐陽修 《尹源字子漸序》:“君之名 源 ,而字 子淵 。夫源發於淵,深且止也,於詁訓不類,又無所表發其名之美,甚非稱。” 清 曾國藩 《書<學案小識>後》:“ 惠定宇 、 戴東原 之流,鈎研詁訓,本 河間獻王 實事求是之旨,薄 宋 賢為空疏。”
詞語分解
- 诂的解釋 诂 (詁) ǔ 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訓诂。解诂。字诂。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訓的解釋 訓 (訓) ù 教導,教誨:訓誡。訓蒙(教育兒童)。訓迪(教誨開導)。教(刼 )訓。培訓。 可以作為法則的話:家訓。 典式,法則:不足為訓。 解釋詞的意義:訓诂(解釋古書中的字、詞句的意義。亦稱“訓故
專業解析
“诂訓”是漢語訓诂學中的核心術語,指用當代通行的語言解釋古代文獻中的字詞含義,特别是對字詞本義和古義的探求與說明。它側重于對語言文字本身的直接解釋,是理解古籍的基礎工作。
-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诂 (gǔ): 本義指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古代的語言文字,即“以今言釋古言”。《說文解字》釋“诂”為“訓故言也”,段玉裁注:“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說教也。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之謂诂。” 其核心在于解釋古語詞的具體意義,使之明白易懂。
- 訓 (xùn): 本義為教導、教誨,引申為解釋、說明。《說文解字》釋“訓”為“說教也”。在訓诂學中,“訓”側重于對詞語含義進行疏通、闡釋和說明,範圍比“诂”更廣,有時也包含對詞義引申、語境義的分析。
- 诂訓結合: “诂訓”合稱,更強調對古代文獻中字詞(尤其是其本義和古義)進行解釋和說明這一基礎性工作。其目标是掃除語言文字障礙,使讀者能理解古書的字面意思。
-
在訓诂學中的定位與作用
“诂訓”是傳統訓诂學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務。它不同于側重疏通文意、闡發思想内涵的“義疏”或“章句”,也不同于專門探求語源的“聲訓”(或“推源”)。其主要作用在于:
- 釋詞: 準确解釋字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 通古: 溝通古今語言,使後人能理解古語。
- 存古義: 保存和傳承古代詞語的本義及其演變。
- 為其他研究奠基: 是進行句讀、語法分析、篇章理解乃至思想闡釋的前提。
-
實踐與應用
在古代注釋典籍(如經、史、子、集)的著作中,“诂訓”工作隨處可見。例如:
- 對《詩經》中“關關雎鸠”的“關關”解釋為“和聲也”,對“雎鸠”解釋為“王雎也”,這就是典型的“诂訓”。
- 對《尚書》中艱深古語詞的直接釋義。
- 漢代毛亨的《毛詩故訓傳》是早期集中運用“诂訓”方法注釋經典的典範,“故訓”即“诂訓”。
總結來說,“诂訓”指的是運用語言解釋的方法,以今語釋古語,以通語釋方言,着重探求和說明古代文獻中字詞(尤其是其本義和古義)的具體含義,是解讀古籍、傳承文化的基礎性學術工作。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诂”、“訓”及“訓诂”詞條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诂”、“訓”及“訓诂”詞條釋義。
- 《說文解字》(許慎 著) - 對“诂”、“訓”二字的原始釋義。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著) - 對“诂”、“訓”的詳細注解。
- 訓诂學通論(如郭在贻《訓诂學》、洪誠《訓诂學》等經典教材) - 對“诂訓”概念、方法及在學科中地位的闡述。
網絡擴展解釋
“诂訓”是古代文獻學中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诂訓”指用當代語言解釋古代文字或方言字義的行為,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 解釋古語:通過考據、訓釋等方法疏通古文含義。如《說文解字》注:“詁,訓古言也”(、)。
- 古語意義:特指被解釋的古代語言本身的内涵,如晉代郭璞在《爾雅》序中強調通過诂訓才能理解詩歌深意。
二、曆史應用
作為訓诂學的核心方法,其應用可見于:
- 漢代經學:桓譚“遍習五經,皆诂訓大義”,摒棄繁瑣章句(、);
- 唐代文獻整理:楊炯編次《論語》時“窮源造極,為之诂訓”;
- 清代考據學:戴震等學者以诂訓方法“實事求是”,矯正宋儒空疏之弊。
三、學術地位
在傳統學術體系中具有雙重價值:
- 方法論價值:作為解讀古籍的基礎工具,《漢書》稱“訓诂通而已”是治學根本;
- 文化傳承價值:通過“通古今之異言”,成為連接古今語言的橋梁。
需特别說明的是,“诂”與“訓”本為互文關系:前者側重以今釋古,後者強調疏通文義,二者結合形成完整的古籍闡釋體系(、)。
别人正在浏覽...
闆材本軍碧眼兒必要産品不爽累黍采藻赤緑舛訛凋廢地郊東方騎放官璠玙悱憤高旨管視滾調捍蔽浩思合表核電站華勳虎刺降戶見輕箋疏基腳骥足倦悶絶佳崛然椐椐彊彊燎泡列羅靈修理文樓房蘿蔔花録要芒粟梅頰磨磨蹭蹭内反年夜飯平頭百姓裒沓乞歸上齋生物售赇水落歸槽順實陶令秫通檢頭暈眼花亡八蛋望峰息心陿薄下部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