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诂訓的意思、诂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诂訓的解釋

(1).解釋古語。《後漢書·桓譚傳》:“博學多通,徧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 李賢 注引《說文》:“詁,訓古言也。”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於是編次《論語》,各以羣分,窮源造極,為之詁訓。” 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校>叙錄》:“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張嵲 《讀管子》一文最見功力,其文雖不足四百字,而詁訓精确,洞見閫奧。”

(2).古語的意義。 晉 郭璞 《<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 宋 歐陽修 《尹源字子漸序》:“君之名 源 ,而字 子淵 。夫源發於淵,深且止也,於詁訓不類,又無所表發其名之美,甚非稱。” 清 曾國藩 《書<學案小識>後》:“ 惠定宇 、 戴東原 之流,鈎研詁訓,本 河間獻王 實事求是之旨,薄 宋 賢為空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诂訓”是古代文獻學中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诂訓”指用當代語言解釋古代文字或方言字義的行為,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解釋古語:通過考據、訓釋等方法疏通古文含義。如《說文解字》注:“詁,訓古言也”(、)。
  2. 古語意義:特指被解釋的古代語言本身的内涵,如晉代郭璞在《爾雅》序中強調通過诂訓才能理解詩歌深意。

二、曆史應用

作為訓诂學的核心方法,其應用可見于:

三、學術地位

在傳統學術體系中具有雙重價值:

  1. 方法論價值:作為解讀古籍的基礎工具,《漢書》稱“訓诂通而已”是治學根本;
  2. 文化傳承價值:通過“通古今之異言”,成為連接古今語言的橋梁。

需特别說明的是,“诂”與“訓”本為互文關系:前者側重以今釋古,後者強調疏通文義,二者結合形成完整的古籍闡釋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诂訓的意思

诂訓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解釋、解析、評析等。通常指對文字、文章、作品等進行詳細的解析和評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诂訓的部首是言字旁,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诂訓是一個古代漢字,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早。在繁體中,诂訓的寫法為「詁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诂訓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基本結構上保持一緻,但字形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時間對這篇文章進行诂訓,從而深入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2. 這本書是一位專家對古代經典文獻的诂訓,非常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文化背景。

組詞

詞源、詞義、詞彙、詞章、诠釋、訓诂、诠譯、诠釋、訓導、訓導等。

近義詞

解讀、解析、解釋、注解等。

反義詞

理解、領會、接受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