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賢德有才智。《韓非子·難勢》:“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衆,而勢位足以詘賢者也。”《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竊見令史 陳留 邊讓 ,天授逸才,聰明賢智。” 清 先著 《述懷》詩:“雖有賢智人,惟與憂患并。”
(2).賢人智士。《慎子·威德》:“官不足,則道理匱;道理匱,則慕賢智。”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養生》:“何賢智操行,若此之難;婢妾引決,若此之易,悲夫!”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此朝廷所以多不肖之人,而雖有賢智,往往困於無助,不得行其意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二》:“賢智之過,有時與愚不肖相去唯阿,況以利欲濟其氣質,但有不及無太過乎?”
“賢智”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了“賢”與“智”兩層核心含義,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與智慧兼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賢智”指兼具高尚品德與卓越智慧,既包含道德層面的“賢”(德行出衆、品行端正),也包含能力層面的“智”(聰慧明智、見識深遠)。
形容詞用法
描述人既有賢德又有才智,如《韓非子·難勢》提到“賢智未足以服衆”,指僅靠品德和智慧難以使人信服,需結合權勢。
例:清代先著《述懷》詩“雖有賢智人,惟與憂患并”。
名詞用法
代指賢人與智士,即品德與智慧兼備的群體。如《慎子·威德》稱“道理匮,則慕賢智”,表達對這類人才的推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韓非子》《顔氏家訓》等典籍,或查閱網頁中的原文引述。
賢智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在智慧和品德方面都非常優秀、出類拔萃。賢指的是有德才的人,而智則表示聰明才智。因此,賢智可以理解為具備深厚學識和高尚品德的人。
賢智的拆分部首是貝和目。貝字部表示財富、寶貝等意思,而目字部是表示眼睛的意思。賢的筆畫數為11畫,智的筆畫數為9畫。
賢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賢智在古書《易經》中被常常用來表達頂尖智慧和偉大的品德之間的關聯。在繁體字中,賢智的寫法是賢智。
在古時候,賢和智的寫法可能有一些不同。比如,賢可能會被寫成先或者賢,而智可能會被寫成智慧。
1. 他是一個具備賢智的領袖,在困難時刻總能做出明智而正确的決策。
2. 這位老師不僅有深厚的學識,還具備高尚的品德,真是賢智的化身。
組詞:賢人、賢明、賢達、賢良、智者、智慧、智力。
近義詞:聰明、睿智、博學多才。
反義詞:愚昧、愚笨、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