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售赇的意思、售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售赇的解釋

行賄。 明 唐順之 《裕州均田碑記》:“豪右售賕得為蔽匿,貧弱抑勒無以自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售赇(shòu qi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專指古代官吏收受賄賂的行為,屬于司法腐敗的典型表現。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方面: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賣出”,此處引申為“接受”或“換取”,暗指官吏以職權交易非法利益。

  2. 從“貝”(象征財物)、“求”聲,本義為“賄賂”。《說文解字》釋:“赇,以財物枉法相謝也”,即用財物扭曲法律公正。

二字組合強調通過收受財物枉法裁判的行為本質。


二、曆史語境與法律定位

“售赇”在曆代法典中屬重罪:


三、文獻例證

  1. 《史記·滑稽列傳》:

    “(西門豹)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豹問其故,對曰:‘……巫行視小家女好者,雲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雖未直用“售赇”,但巫祝與官吏勾結斂財的行為實為售赇的民間變體。

  2. 《漢書·刑法志》:

    “吏坐受赇枉法……奸吏因緣為市”,明确将官吏受賄比作市場交易,凸顯其牟利本質。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售赇”詞條釋義為“受賄”。

  2.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2015年,釋“赇”為“賄賂”,引《漢書》用例佐證。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4年,強調“售赇”的司法腐敗屬性。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史記》《漢書》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售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售赇(shòu qiú)指行賄行為,即通過財物等手段謀求不正當利益。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二、詞源與結構

三、文獻用例

明代唐順之《裕州均田碑記》曾用此詞:“豪右售赇得為蔽匿,貧弱抑勒無以自明。” 意為權貴通過行賄掩蓋土地問題,而百姓被迫接受不公。

四、相關詞彙


注:該詞屬于古典漢語,現代法律文書中一般使用“行賄”等更明确的表述。若需研究曆史文獻或古文釋義,可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變生肘腋逼剝部率不食人間煙火稱愛畜産村學究語刀柄登明雕闆冬青二副豐龐峯頭關西孔子館子害義轟然猴葵話聲畫室笏帶渾渾沉沉間壁僵槁解奚徑緻就裡九峤口誦心維連璧贲臨俪曲魯笨麻仁袂雲汗雨密要年號辇輿鳥跕牌司判裂抛官啓口柔遠能迩生料霜法水封水豢說不過去泰甯陶隱鐵甲停妻娶妻同棺投彈枉曲直湊頑癖文車鮮茂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