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捍蔽的意思、捍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捍蔽的解釋

[shield] 遮擋;護衛

捍蔽東南

詳細解釋

猶屏藩。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安邊》:“置 匈奴 於 五原 塞下,全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水浒後傳》第二三回:“三鎮為 汴京 捍蔽。若割以與之,則 汴京 勢孤,無險可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捍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àn bì,其核心含義為“遮擋;護衛”,常用于描述軍事或地理上的屏障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解析

    • 捍:本義為保衛、抵禦(),如“捍衛”“捍禦”。
    • 蔽:意為遮擋、覆蓋。
      組合後,“捍蔽”指通過屏障或防禦手段進行保護。
  2. 引申含義
    多指戰略要地的屏障作用,例如“捍蔽東南”指某區域作為東南方向的防護屏障(、)。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引證

  1. 軍事防禦

    • 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安邊》提到,将匈奴安置于五原塞下,“得為捍蔽”,既保留其部落結構,又使其成為邊疆屏障(、)。
    • 《水浒後傳》中描述三鎮為汴京(今開封)的“捍蔽”,強調其戰略重要性()。
  2. 地理屏障
    南北朝時期,汝州因地理位置成為東都洛陽的“捍蔽”,抵禦外敵入侵()。


三、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貞觀政要》《水浒後傳》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捍蔽的意思

捍蔽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抵擋、保護,特别指抵制、防禦來自外界的攻擊、威脅或侵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捍蔽由“手”部首和“艹”部首組成,共計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捍蔽的來源較為複雜。字義中的“捍”原指用手抵擋,後來引申為抵制保護的意思。“蔽”原指遮擋,後來借用為防禦、保護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捍”保留了原來的字形,而“蔽”則保留了草字頭的形态,寫作「擀蔽」。

古時候漢字寫法

捍蔽在古代寫法中,“捍”字的寫法從上到下分别為又、手、又;“蔽”字的寫法從上到下分别為艹、乙、土。即為「又手又+艹乙土」。

例句

1. 他們奮力捍蔽自己的權益,不受任何壓迫。

2. 軍隊的任務是保家衛國,捍蔽祖國的邊疆安全。

組詞

1. 捍衛:保衛、守護、捍守

2. 捍戰:抵禦、堅守、頑強抵抗

3. 捍擊:防禦、抵抗、反擊

近義詞

1. 保護:防護、維護、護衛

2. 抵制:反對、抵抗、抵觸

反義詞

1. 侵犯:侵害、侵占、觸犯

2. 攻擊:襲擊、進攻、打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