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請求辭職回鄉。《三國志·蜀志·張翼傳》“高祖父司空 浩 ,曾祖父 廣陵 太守 綱 ,皆有名迹” 裴松之 注引《續漢書》:“ 嬰 曰:‘乞歸故業,不願以穢名污明時也。’”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宋 陸遊 《答胡吉州啟》:“伏以累疏乞歸,既拜賜骸之命。”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國初乙酉 江 南解元 張湘曉 九徵 ,視學 河南 乞歸。”
(2).請求交給。《魏書·盧昶傳》:“負辱朝命,罪宜萬死,乞歸司寇,伏聽斧鉞。”
“乞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請求辭職回鄉
指官員或任職者主動請求辭去職務,返回故鄉。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表達因個人原因(如疾病、思鄉、政治避世等)希望歸隱田園的意願。
請求交給/歸還
指向他人提出請求,希望将某物或某事交還或處理。此義項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特定語境中。
曆史文獻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續漢書》提到“乞歸故業”,表達不願玷污清明時局而請辭;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乞歸優诏許”,描述李白被皇帝恩準辭官歸鄉的場景。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場或文學作品中,體現個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或表達謙退、避世的态度。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偶見于仿古表達或學術讨論。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請求”與“回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指向“辭職”還是“歸還”。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獻來源(如、2、3)。
乞歸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請求返回、懇求回家的意思。
乞歸的部首是丨,筆畫數為十九畫。
乞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中。由于人們對家的向往和依戀,乞歸在古代文人筆下常用來表達離鄉别井的無奈和渴望回家的情懷。其繁體字形為「乞歸」。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乞歸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是「乞歸」,其中「乞」表示請求、乞求,「歸」表示回歸、回家。古人認為家是一個人心靈的歸宿,所以乞歸也寓意着渴望重返家園。
1. 兵臨城下,百姓們紛紛乞歸故裡。
2. 在異國他鄉,我時常心生乞歸的念頭。
組詞:乞求、乞讨、乞兒、歸來、歸鄉。
近義詞:乞求、乞讨、乞體。
反義詞:離去、離開、遷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