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高才。《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龐士元 非百裡才也,使處治中、别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詩:“百裡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别鷄群。” 清 劉大櫆 《送孫明府遷任鳳陽》詩之一:“循吏聲名動九閽,通才驥足豈辭繁。” 梁啟超 《樂利主義泰鬥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法6*論》:“使起案之權,全歸行政官之手,則議員自放棄其識見,有為之士,無從展其驥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骥足漢語 快速查詢。
“骥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 zú,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骥”指古代良馬,“足”即蹄子。字面指良馬的蹄子,比喻人的傑出才能或卓越才華。常用于形容能力非凡的人才。
該詞最早出自《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龐士元非百裡才也,使處治中、别駕之任,始當展其骥足耳。”
意為龐統(字士元)的才能遠超治理小縣,應擔任更高職位以施展才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或古典詩詞集。
骥足,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馬匹跑得極快的速度。它的拆分部首是馬(馬匹的意思)和足(蹄子的意思),總體來看,形形色色的特點形成了這個詞語。
根據筆畫的組成,骥足一共由15個筆畫構成。其中,馬部分由9個筆畫組成,足部分由6個筆畫組成。根據這個構造,我們可以發現骥足表現了馬能夠運動得非常迅猛的形象。
關于該詞語的來源,骥屬于千裡馬的一種,被視為古代馬種的精品。它的速度快,動作敏捷,因此骥足也成了表達快速奔馳的高超形容詞。
在繁體字中,骥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保持不變。
從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來看,骥足的表現形式會有一些變化。古代漢字中,骥部分是由兩個部分組成:馬和奇。這種寫法強調了骥的特殊性和出衆之處。而在足部分,由于字體和結構的變化,其形狀與現代字形有一些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展示骥足的用法:
他一踏上劉府的骥足,強有力地向前飛馳。他的馬匹如同風一般迅猛,一眨眼間就消失在了地平線上。
骥足可以組成一些詞語,比如:骥子(指騎馬很快的人)、骥馬(指優秀的馬匹)。
與骥足相近的詞語有:飛馳、疾馳、奔騰。
與骥足反義的詞語有:緩行、慢步、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