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列羅的意思、列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列羅的解釋

羅列,陳列。 南朝 梁 蕭統 《殿賦》:“雕丹文於簷際,鏤華形以列羅。”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守》:“每至則醇醪饍饈,滿前列羅,不審從何處得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列羅”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羅列、陳列,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列羅”指将物品或事物有序地排列或展示,強調整齊的布局。例如“滿前列羅”描述食物整齊擺放的場景。

二、出處與例句

  1. 南朝梁·蕭統《殿賦》
    原文:“雕丹文於簷際,鏤華形以列羅。”
    描述建築雕飾精美、排列有序的景象。
  2. 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某太守》
    原文:“每至則醇醪饍饈,滿前列羅。”
    表現宴席上酒食豐盛且擺放整齊的場景。

三、字義分解

四、近義詞與用法

五、注意事項

和因權威性較低或内容偏離詞義,未被采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列羅

《列羅》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獻中,具有多個含義,下面逐一介紹。

詞義釋義

1.指封建時代士人的額髻,也稱為「發束」,是當時士人公務或正式場合所穿戴的發髻。

2.亦可指由多個盔甲連接而成的護胸,用于古代戰争中的防護裝備。

3.在古代繪畫中還可以指由許多柱子構成的廊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列羅》由兩個部首組成:「刂」、「罒」。

「刂」是「刀」的偏旁,語義為工具、利器的意思。

「罒」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罩、罪等義。

整個字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

《列羅》在中國古代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最早出現在《漢書·藩屬侯表》和《後漢書·袁張劉鮑傳》中。

繁體

繁體字為「列羅」,在香港和台灣地區常見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列羅」的寫法稍有不同,如篆書中的寫法為「」、隸書寫法為「」,草書寫法為「」。

例句

1. 他的禮儀非常謹慎,頭上的列羅整整齊齊,一絲不苟。

2. 這件列羅非常堅固,可以有效保護士兵的胸部。

3. 城堡裡有一條列羅,通向各個房間,使人感到宏偉。

組詞

列羅頭、列羅裝、列羅護胸、廊列羅

近義詞

發束、發髻、盔甲、護胸、廊道

反義詞

光頭、光秃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