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觚壇的意思、觚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觚壇的解釋

有棱角的祭壇。《宋史·樂志十六》:“思報貺,明詔祠官,練時蒐曠典,紫畤觚壇。” 元 袁桷 《次韻王寅甫侍讀莅醮長春6*宮》:“蛻骨棱棱似鶴輕,觚壇危處玉為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觚壇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觚壇”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具有禮儀色彩的複合詞,由“觚”與“壇”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觚”本指商周時期流行的一種青銅酒器,形似喇叭,腹部有棱角,後引申為禮器或書寫載體的代稱;“壇”則指古代祭祀、盟會等儀式所用的土築高台,如《周禮·春官》記載“設壇壝宮”即指此類場所。二者結合,“觚壇”特指古代祭祀活動中陳設觚類禮器的祭壇,常用于宗廟、社稷等重大典禮。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禮記·祭統》提及“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其中“陶匏”即包含觚類禮器,表明觚壇的使用與“敬天法祖”的禮制思想密切相關。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進一步指出“觚”字從“角”從“瓜”,其棱角分明的形制象征禮法秩序,與祭壇的莊重屬性相呼應。

文獻用例方面,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引《儀禮》注疏,提到“觚壇之設,所以正位辨方”,說明其功能不僅是陳設祭品,更通過器物與空間的結合确立儀式方位與等級規範。現代考古發現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青銅觚群,亦為觚壇的實際存在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觚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gū tán,由“觚”(左右結構)和“壇”(左右結構)組成。其中,“觚”是古代一種有棱角的青銅酒器,“壇”指祭祀用的土築高台。

  2. 本義
    指有棱角的祭壇,常用于描述古代祭祀場所的特殊形制。其棱角可能與“觚”的器物特征相關,體現禮制中的莊嚴感。

  3. 文獻引證

    • 《宋史·樂志十六》記載:“紫畤觚壇”,描述祭祀場景中的祭壇形制。
    • 元代袁桷《次韻王寅甫侍讀莅醮長春宮》中“觚壇危處玉為成”,通過“玉”凸顯祭壇的華貴與神聖性。
  4. 文學與曆史意義
    該詞多見于古籍,反映古代祭祀文化中對器物形制和禮儀規範的重視,屬于較冷僻的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需注意,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引文和工具書釋義,但因現存文獻記載有限,部分細節可能存在争議。

别人正在浏覽...

柏舟之誓坌集撥正不堪七不算吃受诋挫底兒掉發行鋒铩分子鐘負笈遊學浮文幹連幹柘宮廬垢面豪雄橫痃紅蛋哄飲懷民皇胤火棍見端碣石宮進宦揪心裈褲連四紙翎枝鹿床緑萼眉飛色悅摩跌涅字潘溢佩慰乾老子輕謾奇龐福艾三閣上瘾聖人出噬臍雙重國籍說戒庶祈送閲碎屍萬段縮衄特殊化頽玉衛幕烏爨弄遐迩著聞絃詞詳情銜薪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