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說戒的意思、說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說戒的解釋

佛教語。每月月半、月底集合衆僧講說戒律。犯有過失者,亦在此時忏悔。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恒 曲次東有 瞻婆國城 ,南有 蔔佉蘭池 , 恒水 在北,佛下説戒處也。” 唐 王建 《題詵法師院》詩:“三年説戒龍宮裡,巡禮還來向水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說戒是佛教術語,指僧團定期集會誦戒的儀式,屬于戒律實踐的重要環節。其核心含義為“宣說戒條”或“忏悔過失”,旨在通過集體共修維護僧衆清淨,促進修行精進。

  1. 定義與形式

    “說戒”源自梵語“Uposadha”(音譯“布薩”),原意為“淨住”“長養”。在漢傳佛教中,僧團每半月(農曆十五與三十/廿九)舉行一次說戒儀式。參與者需忏悔自身違戒行為,并共同誦念《波羅提木叉》(戒本),以提醒持戒規範。

  2. 儀式内容

    說戒包含三部分:

  1. 宗教意義

    該儀式強調“大衆和合”與“防非止惡”,既維護僧團紀律,亦為個人修行提供清淨因緣。佛教認為定期說戒可消除業障、增長功德,如《五分律》雲:“半月說戒,令諸比丘不忘失。”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說戒”是佛教術語,指僧團定期舉行的戒律宣講與忏悔儀式,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說戒”指佛教僧團在每月農曆十五(月半)和三十(月底)集會,由法師向僧衆宣講戒律規範。其核心目的是通過集體學習戒條,維護僧團清淨,同時為犯戒者提供忏悔機會。

二、儀式内容

  1. 宣講戒律
    法師逐條誦讀《戒本》,明确僧衆行為準則,如《四分律》《梵網經》等經典中的戒條。
  2. 忏悔過失
    僧人在集會中可主動坦白過失,經集體評議後依規處理。嚴重犯戒者可能被逐出僧團。

三、曆史淵源

該制度源自佛陀時代,如《雜阿含經》記載佛陀要求弟子定期誦戒。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佛在恒河邊“說戒”,唐代王建詩中也有“三年說戒龍宮裡”的描述,說明其曆史延續性。

四、相關延伸

“戒”在佛教中對應梵語“śīla”,意為防非止惡的規範,而“說戒”正是維護這一規範的重要實踐。現代漢傳佛教寺院仍延續此傳統,如北京龍泉寺等定期舉行布薩(說戒)儀式。

如需更詳細的佛教戒律體系或具體儀式流程,可參考《四分律删繁補阙行事鈔》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魂銷安矢灞滻半壁河山報羅抃祝辟舉不賴參華尺籍寵行舛譌觸搏楚舲辭讓瞪視東邊短日照植物紛羅膚見謭識缸磚高觀告首狗傍人勢瓜皮帽沽恩哈巴好飲何暇合皂晦淫鑒寐見形矯易結痂介眉鏡花竟然金麥看着苦切靈篆六尺之孤六铢紗滿鼓鼓娩身銘牌牽拘青坻三紙無驢深察首次衰耄胎藉王書晚陰僞客問塗卧蛋險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