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踢踏。舞蹈的一種動作。《文選·傅毅<舞賦>》:“浮騰累跪,跗蹋摩跌。” 李善 注:“跗蹋摩跌,或反足跗以象蹈,或以足摩地而揚跌也。”
“摩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摩跌”主要指舞蹈中的踢踏動作,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描述舞姿。該詞由“摩”(摩擦)和“跌”(足部動作)組合而成,強調足部與地面的接觸節奏。
“浮騰累跪,跗蹋摩跌。”
- 李善注:“跗蹋摩跌,或反足跗以象蹈,或以足摩地而揚跌也。”
此句描繪了舞者騰躍、跪地後以足背或足底擊地的動作。
根據注釋,“摩跌”包含兩種具體形式:
個别資料(如)提到“摩跌”可引申為“困難重重”,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誤讀或衍生義,需謹慎使用。
“摩跌”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舞蹈中的足部技巧,其核心語義與動作細節可通過《舞賦》及相關注釋明确。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原文及李善注疏。
摩跌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mó diē。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摩的部首為手,表示與手相關的意思。
- 跌的部首為足,表示與腳、行走相關的意思。
- 摩的筆畫數為7畫,跌的筆畫數為13畫。
摩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詁》一書中,意為按摩、推拿。
在繁體漢字中,摩跌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摩跌」。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
- 摩:古代寫作「抹」,表示用手按摩的意思。
- 跌:古代寫作「躂」,表示摔倒、摔跤的意思。
1. 他肩膀酸痛,找人摩跌一下。
2. 老漢一不小心摔跤了,摩跌了好一陣才能起來。
1. 摩挲:用手指輕輕按摩、撫摸。
2. 倒跌:摔倒、摔跤。
1. 近義詞:按摩、推拿。
2. 反義詞:保持、固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