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噬臍的意思、噬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噬臍的解釋

[useless to regret] 比喻後悔不及

若不早圖,後君噬臍。——《左傳·成公六年》

詳細解釋

亦作“ 噬齊 ”。自齧腹臍。喻後悔不及。《左傳·莊公六年》:“亡 鄧國 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杜預 注:“若囓腹齊,喻不可及也。” 漢 揚雄 《太玄賦》:“豈恃寵以冒災兮,将噬臍之不及。” 宋 葉夢得 《懷西山》詩:“平生幾濡首,末路多噬臍。” 明 宋濂 《勃尼國入貢記》:“雖欲噬臍,悔可及乎!” ********* 《國民之薪膽》:“況徇虛名而受實禍,甘為 日本 效傀儡之勤勞,政府苟不慎審及此,異日噬臍,嗟何及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噬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ì q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字面與比喻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六年》,原文為“後君噬臍”,意為“若不早作打算,日後将後悔不及”。
    • 漢代揚雄《太玄賦》中“将噬臍之不及”進一步強化了“追悔不及”的意象。
  2. 文學引用:
    • 唐代元稹《青雲驿》中“悔為青雲意,此意良噬臍”,白居易詩句“悔時其奈噬臍何”等,均以“噬臍”表達深切的悔恨。

三、用法與近義詞

四、延伸解析

從漢字結構看,“噬”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咬”,而“臍”為人體部位,兩者結合生動體現了“無法觸及”的困境。這一成語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深刻傳達了“事後悔恨”的普遍情感。

“噬臍”以生理上的不可能,隱喻心理上的無奈與懊悔,常用于警示人應未雨綢缪,避免因延誤而陷入被動。其豐富的文學引用和成語變體(如“噬臍莫及”)使其在漢語表達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噬臍》的意思

《噬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吃掉自己的肚臍"。這個詞比喻自相殘殺、自己互相傷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噬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月"。其中,"口"是表示嘴的意思,"月"是表示肉的意思。它的筆畫總數是14畫,其中"兒"部是4畫,"爪"部是4畫,"月"部是4畫,"口"部是2畫。

來源和繁體

《噬臍》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天運篇》的記載。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噬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噬臍"這個詞的寫法有時候會稍微有所不同。例如,在《莊子》中的出處《莊子·天運篇》中,"噬臍"的寫法為"噬臍"。這種寫法在古代書籍中較為常見。

例句

1. 這個邪惡的組織始終處于"噬臍"的狀态,無法共同進步。

2. 公司内部的惡性競争導緻了"噬臍"的局面,員工之間互相攻擊,無法和諧共處。

組詞

一些與"噬臍"相關的組詞有:

1. 噬人:指惡意攻擊、傷害他人。

2. 自相殘殺:指同一組織、群體或團隊内部互相矛盾、争鬥、傷害。

近義詞

一些與"噬臍"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自相矛盾:指言行不一緻,互相矛盾。

2. 自亂陣腳:指内部混亂,組織秩序紊亂。

反義詞

與"噬臍"意思相反的詞語是"和諧共處",意味着和平相處、互相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