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噬臍的意思、噬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噬臍的解釋

[useless to regret] 比喻後悔不及

若不早圖,後君噬臍。——《左傳·成公六年》

詳細解釋

亦作“ 噬齊 ”。自齧腹臍。喻後悔不及。《左傳·莊公六年》:“亡 鄧國 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杜預 注:“若囓腹齊,喻不可及也。” 漢 揚雄 《太玄賦》:“豈恃寵以冒災兮,将噬臍之不及。” 宋 葉夢得 《懷西山》詩:“平生幾濡首,末路多噬臍。” 明 宋濂 《勃尼國入貢記》:“雖欲噬臍,悔可及乎!” ********* 《國民之薪膽》:“況徇虛名而受實禍,甘為 日本 效傀儡之勤勞,政府苟不慎審及此,異日噬臍,嗟何及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噬臍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典故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二、典故溯源

核心出處為《左傳·莊公六年》:

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臍),其及圖之乎!”

此處“噬齊”通“噬臍”,比喻後悔時已像自咬肚臍般無法補救。鄧侯未聽勸誡殺楚文王,後鄧果為楚所滅,印證“噬臍莫及”的警示。


三、引申義與用法

  1. 比喻後悔無及:

    如《隋書·李密傳》:“但今英雄競起,實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臍何及!”

  2. 代指徒勞之舉:

    明代劉基《覆瓿集》雲:“事已敗矣,乃噬臍而悔,晚矣。”

  3. 成語化表達:

    現代漢語固定為“噬臍莫及”(亦作“噬臍何及”),形容禍患已成才後悔,為時已晚。


權威參考來源

  1. 《左傳·莊公六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噬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ì q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字面與比喻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六年》,原文為“後君噬臍”,意為“若不早作打算,日後将後悔不及”。
    • 漢代揚雄《太玄賦》中“将噬臍之不及”進一步強化了“追悔不及”的意象。
  2. 文學引用:
    • 唐代元稹《青雲驿》中“悔為青雲意,此意良噬臍”,白居易詩句“悔時其奈噬臍何”等,均以“噬臍”表達深切的悔恨。

三、用法與近義詞

四、延伸解析

從漢字結構看,“噬”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咬”,而“臍”為人體部位,兩者結合生動體現了“無法觸及”的困境。這一成語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深刻傳達了“事後悔恨”的普遍情感。

“噬臍”以生理上的不可能,隱喻心理上的無奈與懊悔,常用于警示人應未雨綢缪,避免因延誤而陷入被動。其豐富的文學引用和成語變體(如“噬臍莫及”)使其在漢語表達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别人正在浏覽...

白森森保舉邊垆菠菜撥慢參苓晨間楚津摧鋒陷陣疊和煩苦凡佞蜉蝣高绛個頭宮阃狗馬心詭妙旱地畫然急電戀酒迷花禮鬥蠻船姏姆貓噬鹦鹉梅汁免夫錢面前迷道愍冊黏滑評論員文章潛躍七貴三公寝幄秋水悛換狨坐上先生塵生儒深文曲折適要首春吮取素書讨親桃笙啼唱挽辂瓦占未冠僞證無線電傳真下擺先睹為快謏狹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