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碎屍萬段 ”。
極言對罪大惡極者予以嚴厲的懲罰。《水浒傳》第一一九回:“我若拿住你時,碎屍萬段,骨肉為泥。”亦作“ 碎屍萬段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認父傳》:“高叫 連康 鬼面人,碎屍萬段佐(做)亡人。”《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把這大膽的狗男女,碎屍萬段,消我胸中之恨。”京劇《杜鵑山》第六場:“好一條毒蛇!恨不得把你碎屍萬段!”
“碎屍萬段”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于表達極端的憤怒或對罪大惡極者的詛咒。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詳細釋義。
《碎屍萬段》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将屍體分割成無數段落的意思。此詞常用來形容殘忍、兇殘的殺戮場面或描繪慘烈的死亡慘劇。
《碎屍萬段》的拆分部首是“石”和“⺮”,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側。它總共有22個筆畫。
《碎屍萬段》最早出自明代雜劇作家關漢卿的京劇劇本《窦娥冤》。該劇描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講述了窦娥被冤枉并絞死,然後屍體被肢解成碎塊的場景。這個詞在劇中由主角窦娥慟哭時發出。
《碎屍萬段》的繁體字是“碎屍萬段”,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碎、屍、萬、段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如下:
碎:石(石頭的石)+ 肖(仿佛)
屍:厶(乍)+ 弋(迅速)
萬:丿(撇)+ 鬥(力量)
段:木(樹木)+ 殳(兵器)
1. 這部電影中有一幕真實殘忍的殺戮場面,真可謂“碎屍萬段”。
2. 這個詞語形容了戰場上無數生命的悲慘遭遇,令人心寒。
1. 碎滅:被破壞或消失得一無所有。
2. 屍骨未寒:指死者不久而複發之意,多用于指死者的家人或朋友。
3. 萬分:非常; 極其。
1. 粉身碎骨:形容慘敗,被打得體無完膚。
2. 身首異處:指屍體被分割後四散各處。
1. 安然無恙:形容安全無事,毫發無損。
2. 一屍兩命:形容兩人同歸于盡,同時死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