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掎奪的意思、掎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掎奪的解釋

指摘擯棄。《後漢書·崔寔傳》:“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故言事者,雖合聖德,輒見掎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掎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掎”和“奪”兩個語素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強力奪取、劫掠。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釋義:


一、字義解析

  1. 掎 (jǐ)

    • 本義指拖住腿或拉住。《說文解字·手部》:“掎,偏引也。”引申為牽制、抓住弱點攻擊。
    • 在“掎奪”中,“掎”強調以強力手段控制或制約對方,為“奪”提供條件。
  2. 奪 (duó)

    • 本義為喪失、強取。《說文解字·奞部》:“奪,手持隹失之也。”後專指強行奪取。
  3. 複合義

    “掎奪”即通過牽制、控制的手段強行奪取,含暴力劫掠的貶義色彩,常見于描述軍事行動或暴力行為(如“掎奪財物”)。


二、文獻用例與演變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掎奪”詞條,釋義為“劫奪;搶奪”,引《聊齋志異》例證。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對“掎”“奪”的形音義溯源,奠定構詞理據。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标注其古語屬性及使用語境。


四、語義關聯詞


“掎奪”屬古漢語複合動詞,強調通過控制手段實施暴力奪取,現代漢語中已被“搶奪”“劫掠”等詞替代,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掎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指摘擯棄,即對事物進行批判性否定并加以排斥。該詞帶有較強的否定性評價色彩,常用于表達對不符合傳統或權威觀點的言論、行為的駁斥。

  2. 語源與文獻例證
    語出《後漢書·崔寔傳》:“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故言事者,雖合聖德,輒見掎奪。”
    此句描述當時保守派因固守古制,對符合現實需求的改革建議進行批判排斥的現象。

  3.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需注意其與“剗奪”(強占、強行奪取,如《宋史》中“指射剗奪”)的區别,二者雖音近但義異。

建議:若需在學術寫作中使用此詞,建議結合具體古籍語境,并優先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行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闇隘報話機粃缪璧玉闡揚赤仄錢穿梭怠業淡冶澄結締葺短短返倒奉别風塵肮髒風清月朗公稅椷封漢津橫肉賀信合窳奂然貨色江山如畫簡絕尖生生禁割金赀極值舉目千裡阬埳領路柳車露膽披誠鹿爪縷彩買空倉暖孝匹婁裙帽熱鬧話掃地省念市兒手電守株雙蛾死賬滔漫迢遰貼妥讬情無毀無譽吳酸祥流小節遐照懈惰斜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