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印绶的意思、解印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印绶的解釋

解下印绶。謂辭免官職。《漢書·薛宣傳》:“ 遊 ( 謝遊 )得檄,亦解印綬去。” 宋 嶽珂 《桯史·李敬子》:“ 敬子 解其意。一夕,解印綬遁去。” 梁啟超 《匈牙利愛國者噶蘇士傳》第十二節:“ 噶蘇士 既解印綬,旋察 古魯家 之異志,知事不可為,乃避難于 突厥 。”亦省作“ 解綬 ”、“ 解印 ”。 漢 蔡邕 《文範先生陳仲弓銘》:“郡政有錯,争之不從,即解綬去。” 唐 王維 《濟上四賢詠》:“解印歸田裡,賢哉此丈夫。” 元 張可久 《朱履曲·歸興》曲:“堂上先生解印,松邊稚子迎門。” 清 李漁 《慎鸾交·谲諷》:“下官 蘇州 太守 蔔康民 ,地處衝繁,事多盤錯,未得掛冠之便,難萌解綬之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解印绶”是古代漢語詞彙,指官員主動解下象征職權的印信和绶帶,表示辭去官職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分解

    • 解:指解開、解除,此處意為主動卸下。
    • 印绶:古代官員的官印和系印的絲帶,代表職權與身份。如《漢書》記載“佩其印绶”即指官職象征()。
  2. 曆史用例

    • 《漢書·薛宣傳》提到謝遊“解印绶去”,即辭職離開()。
    • 宋代嶽珂《桯史》記載李敬子“解印绶遁去”,描述其棄官隱退()。
  3. 引申含義
    該詞不僅指物理動作,更強調對官職的主動放棄,常見于官員因不滿政事、避禍或追求自由等情境,如梁啟超描述匈牙利政治家噶蘇士“解印绶”避難()。

  4. 簡化形式
    古籍中常簡化為“解绶”或“解印”,如漢蔡邕《陳仲弓銘》用“解綬”表達辭官()。

總結來看,“解印绶”是古代官員身份解除的标志性動作,蘊含文化象征與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深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解印绶的意思

《解印绶》是一個成語,意為解開袍袖上的印绶,比喻解除身上的束縛。可以形容解除困擾或排除障礙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解印绶》的拆分部首是“卩”和“纟”,它們分别代表着“印章”和“紡織品”的意思。整個成語有11個筆畫,屬于較為複雜的漢字。

來源

《解印绶》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這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一個夢境,主人公在夢中解開了自己袍袖上的印绶,意味着解脫了塵世的桎梏。後來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解除束縛、解脫困擾。

繁體

《解印绶》的繁體字為「解印绶」,與簡體字形狀相同,隻是書寫風格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解印绶」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突然發現一種方法,解印绶了他多年來一直困擾的問題。

2. 隻有通過不斷努力,我們才能解印绶,實現自己的夢想。

組詞

解脫、解除、解放

近義詞

解脫、解除、解放

反義詞

束縛、困擾、桎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